甲:您大概喜欢照相吧?

       乙:哟,您怎么看出来的?

       甲:因为您这人形象很有特点。

       乙:我们那儿比我好看的人倒是不多。

       甲:好象哪个电影里的演员象您。

       乙:他们说我这和和气气的劲儿象孙喜旺。

       甲:喜旺不如您。

       乙:也有人说我象林道静。

       甲:你是男的,是女的?

       乙:一夸我,我也闹不清了,反正是个演员。

       甲:我看过您不少照片。

       乙:我爱照相嘛。

       甲:前年,粉碎“四人帮”后几天,您穿一套新的制服,照过一张相。

       乙:那是纪念咱们获得第二次解放照的。

       甲:五八年,您穿着劳动布夹克,照过一张相。

       乙:那是纪念大跃进我火线入党照的。

       甲:四八年,您穿一身工作服,照过一张相。

       乙:那是纪念我参加革命工作照的。

       甲:二八年,您什么都没穿,照过一张相。

       乙:那是……我什么都没穿哪?

       甲:上面写着“周岁纪念”嘛!

       乙:那时我刚一岁。

       甲:反正你断奶了。

       乙:你提我小时候干吗?

       甲:通过这可以看出照相是咱们生活中的一个乐趣。

       乙:广大人民都喜欢。

       甲:既纪念生活中美好的画面,又丰富了生活的内容。

       乙:也很有纪念意义。

       甲:您那几张照片除去构图优美、色调柔和以外,有个最大的特点。

       乙:什么呢?

       甲:没有一张是哭着的。

       乙:嗐!谁照相都是笑模样。

       甲:嗯,我就不是。

       乙:你哭着照?

       甲:比哭还难看。

       乙:什么样?

       甲:呲着牙,咧着嘴,脖子冲南眼朝北。这样儿。(表情)

       乙:嗐!是比哭还寒碜。你怎么这模样儿?

       甲:我这模样儿?你要是赶我那时候去照相馆,照出来比我还难看。

       乙:你什么时候去的?

       甲:**、“四人帮”大刮形式主义妖风的时候。

       乙:那也不至于那样儿啊?

       甲:谁愿意照那样儿的相?那时候受**、“四人帮”的干扰,思想是非全都乱了。你拿大清早我进照相馆来说吧,坐着好几个工作人员,没一人儿理我。

       乙:你主动招呼。

       甲:主动招呼也不理。

       乙:客气一点。

       甲:怎么客气?

       乙:你这样儿:“同志,劳您驾,我照张相。”

       甲:(冲乙努嘴)

       乙:同志,我照张相。

       甲:——(努嘴)

       乙:冲我努嘴干什么?

       甲:这还是柜台里一位同志,偷偷跟我努的哪能。我顺着方向一瞅,墙上有一张纸,上头写着四个字:“顾客须知”。

       乙:什么内容?

       甲:我给你念念:“凡到我革命照相馆,拍革命照片的革命同志,进我革命门,问革命话,须先呼口号,如革命群众不呼革命口号,则革命职工坚决以革命态度不给革命回答。致革命敬礼。”

       乙:真够“革命”的。那时候是那样,进门得这样说:“‘为人民服务’,同志,问您点事。”

       甲:“‘要斗私批修’!你说吧!”

       乙:“‘灭资兴无’,我照张相。”

       甲:“‘破私立公’,照几吋?”

       乙:“‘革命无罪’,三吋的。”

       甲:“‘造反有理’,您拿钱!”

       乙:“‘突出政治’,多少钱?”

       甲:“‘立竿见影’,一块三。”

       乙:“‘批判反动权威’!给您钱。”

       甲:“‘反对金钱挂帅’!给您票。”

       乙:“‘横扫一切牛鬼蛇神’!谢谢!”

       甲:“‘狠斗私字一闪念’!不用了。”

       乙:“‘灵魂深处闹革命’!在哪儿照相?”

       甲:“‘为公前进一步死’!往前走!”

       乙:“为公前进一步死”,我这就完了?

       甲:“那也不许‘为私后退半步生’!”

       乙:我还回不来了!这不是搞庸俗化么!

       甲:那时候可不能这么说。**、“四人帮”搞法西斯专政,谁敢这么说,轻则揪斗游街,重则入狱判刑哪能!

       乙:疯狂镇压人民。

       甲:外头这儿刚完事,一进照相馆,摄影师冲我……(努嘴)

       乙:干什么?

       甲:(努嘴)

       乙:噢,让你上那边去。

       甲:我一看,墙根前站着四个人。

       乙:这是干什么?

       甲:(低头嘟囔)

       乙:嘟囔什么呢?

       甲:默诵“老三篇”。

       乙:照相得背“老三篇”?

       甲:我一想,我也过去吧!

       乙:你会背吗?

       甲:反正是默诵,我照着半个钟头一篇,站一个半钟头吧。

       乙:好嘛。

       甲:背完了,我说:“摄影师同志,我照相。”

       乙:他怎么说的?

       甲:(努嘴)

       乙:这都什么毛病?

       甲:我一看这照相室真热闹。

       乙:顾客不少。

       甲:可没一个照相的。

       乙:那都干什么呢?

       甲:练习照相姿势呢。

       乙:这普通照片还要什么姿势?

       甲:摄影师告诉大家:“根据上级指示,所有照相的同志一律是标准姿势。”

       乙:什么标准姿势?

       甲:这样。(作手持语录,僵硬的侧头姿势)

       乙:老人照相?

       甲:也这样。

       乙:小孩照相?

       甲:也这样。

       乙:这还真够练一阵子的。

       甲:所以一屋子人没一个照相的,全都练这个呢。

       乙:照相室改体操馆了。

       甲:旁边有一位老大娘,练着练着觉得不对劲了:“同志,大娘这老胳膊老腿的,可有点顶不往,再练一会儿,大娘就不找你照了。”

       乙:那找谁照?

       甲:“找大夫照。”

       乙:大夫?

       甲:“照照x光看看骨头折没折?”

       乙:嗐!赶紧给老太太照吧。

       甲:摄影师同志一想:大娘这么大岁数了也是,可不这么照连胶卷都不给冲,我这也担风险。“这么着大娘,您哪……”

       乙:“我坐着就行。”

       甲:“哟,那不行,那是追求舒适享受,容易出修正主义。”

       乙:“那我站不住哇!”

       甲:“我给您找根东西。”

       乙:“捌棍儿。”

       甲:“红缨枪。”

       乙:“拄红缨枪?”

       甲:“您别拄呀!”

       乙:“我拿着。”

       甲:“你扛着!再摆上个刺杀姿势,我给您题上字儿:‘大娘银枪刺青天’。”

       乙:“嗯,刺完我上八宝山。”

       甲:连着教老太太三个刺杀动作,再看老太太……

       乙:照好了。

       甲:抽筋了!

       乙:多新鲜呀!

       甲:好容易大娘照完,有一位顾客拿着票,这么着就过来了。

       乙:怎么回事?

       甲:打小落的毛病。

       乙:噢,脖子歪。

       甲:“同志,我照张相。”

       乙:“您得来这姿势。”

       甲:“行。”

       乙:“不行,脖子得转过来。”

       甲:人说了:“您当那么容易哪?我扎六年针都没扎过来,您说转就转过来?凑和照吧!”

       乙:快照吧。

       甲:摄影师是个好心肠:“您看您脖子怎么非这么歪着。我看您这种情况得照顾,这样吧,您拿着这本《红旗》杂志,照一张为革命而学习的相,既突出政治内容,又弥补了您的缺陷。”

       乙:这倒是个好主意。

       甲:结果照了一张这样的相。(低头看书的姿势)

       乙:这姿势还不错。

       甲:不错什么呀?这位顾客连相片都没取。

       乙:怎么呢?

       甲:光照脑门儿没模样儿。

       乙:嗨!

       甲:我在旁边看不下去了:“摄影师同志,您能不能不加这些东西,生活照片加这么多内容,不大合适。”

       乙:他怎么说的?

       甲:又冲我一努嘴儿,我一看,又是一张“顾客须知”:“本照相馆特规定二十个不照,请革命顾客遵照执行。”

       乙:嗬,这二十个不照什么内容?

       甲:“侧面相不照、逆光相不照、烫不照、梳小辫子不照、带红领巾不照、穿舞蹈服装不照、穿花衣服不照、眼睛小一点儿不照、鼻子高一点儿不照……”

       乙:你等等,鼻子高怎么不照?

       甲:估计大概鼻子高容易引起里通外国的嫌疑。

       乙:啊?你也是胡联系。

       甲:咱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呀!

       乙:你问问。

       甲:摄影师说:“你这都不理解,这里有政治原因。”

       乙:什么政治原因?

       甲:“您想这不是明摆着吗?这是因为……那什么……我们也稀里糊涂。”

       乙:他也说不清楚。

       甲:后来我一聊,他也说出点理由。

       乙:逆光相为什么不照?

       甲:逆光相黑,象征着黑暗。

       乙:挨得上吗!带红领巾?

       甲:那是复旧。

       乙:穿花衣服?

       甲:那是低级趣味。

       乙:烫?

       甲:资产阶级生活方式。

       乙:梳小辫儿?

       甲:缺乏革命精神。

       乙:梳髻儿?

       甲:政治上幼稚。

       乙:梳纂儿?

       甲:封建社会的残余。

       乙:嘿!那女同志只有剃秃头啦?

       甲:也是无巧不成书,这时候,进来两位姑娘,腰系大皮带,脚蹬大马靴,一人剃一个锃光瓦亮的光头!

       乙:嘿!

       甲:“摄影师同志,我们俩要照一张革命造反光头像。”

       乙:这给照吗?

       甲:照啦!俩姑娘前脚出了照相馆,后脚进了疯人院。

       乙:怎么回事?

       甲:一打听,敢情是神经病。

       乙:我说呢,正常人没有这么干的。

       甲:我一看,这地方比电影院可强多了。

       乙:怎么?

       甲:当时电影院就那八个电影来回倒。

       乙:这儿呢?

       甲:这么会儿我看了四五出新戏了!

       乙:对啦,又是喜剧。

       甲:不,也有悲剧。

       乙:怎么有悲剧?

       甲:俩新婚夫妇,要照结婚照,笑不叽儿地坐那儿。

       乙:青年人高兴嘛。

       甲:“不许笑!上边规定结婚相不许嘻皮笑脸,你们为革命而结婚,为斗争而结合,要想到世界上还有三分之二的受苦人,要为他解放他们而照结婚相。”

       乙:这结婚相还具有历史性意义了。

       甲:两人严肃起来,照了一张。

       乙:好嘛!

       甲:俩青年进来时圆脸儿。

       乙:出去呢?

       甲:改长脸了,女的直埋怨男的:“你瞧你照相那模样儿,撇着嘴跟受多大委屈似的,人家笑,那嘴角儿都冲上,你倒好,拧着。照结婚相有你那模样儿的吗?”

       乙:男的赶紧安慰吧!

       甲:“其实我也知道我那样儿不好,想按你要求改,我一看你那模样儿。”

       乙:怎么样?

       甲:“你还不如我呢!”

       乙:嗐!

       甲:女的一听:“咱们走吧!”

       乙:快回家吧!

       甲:“上法院吧!”

       乙:干什么?

       甲:“咱离婚算了!”

       乙:离婚了。

       甲:虽然这是气话,可为照相吵了一架,您说这是不是悲剧?

       乙:形式主义害人不浅。

       甲:我一看这情况,原来如此!我干脆……

       乙:你照吧!

       甲:我走吧。

       乙:怎么走啦?

       甲:早上八点来的,现在都四点半了。

       乙:溜溜儿一天。

       甲:刚到门那儿,有人把我拦住了。(努嘴)

       乙:又干什么?

       甲:我一看,噢,下班了,顾客、职工站成一排,跳忠字舞。

       乙:对,这是“晚汇报”的一种形式。

       甲:不行啊,我肚子这儿“咕噜咕噜”直叫唤。

       乙:赶紧上对过儿食堂买点儿吃吧!

       甲:“同志,我饿了一天了,您等我上对过儿买俩包子吃。”

       乙:那就买去吧。

       甲:“你什么出身?这是忠不忠的问题,你怎么偏这时候吃?”

       乙:得,还给上纲了。

       甲:我一想,我跳吧!(跳舞)

       乙:还真不错。

       甲:知道什么意思吗?(动作)

       乙:拿起刀枪。

       甲:(动作)

       乙:狠打黑帮。

       甲:(动作)

       乙:文攻武卫。

       甲:(动作)

       乙:奔向前方。

       甲:(动作)

       乙:放眼全球。

       甲:不对。

       乙:高瞻远瞩。

       甲:不对。

       乙:放眼世界!

       甲:不对。乙:你这儿干吗呢?

       甲:我瞧那包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