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似的话,周潇跟伏衡华提及过。

       但周潇只是一位金丹修士。

       伏衡华从小见多了金丹修士,虽然听进去,但并不怎么在意。

       周潇走不通,自己未必走不通。

       可眼下是劫仙开口,伏衡华不免有些气馁。

       演法师最核心的成道思路只有一条。

       演天地万道,成自身之道。

       但天地万道浩博,一人之力如何勘悟所有?

       伏衡华因为炼体的硬功耗费时间,耽搁读书悟道,明明知道斩掉一半功法会造成缺陷,道体破绽,也要设法斩去,不就是为了挤压时间,全力搞研究?

       博物勘定,研究天地万物的物性。

       创造羽仙真箓体系。

       研究龙血入圣。

       琢磨三十六天罡法。

       甚至神脉也好、诅咒也罢,哪怕给伏桐君推演蛊术,为伏家推演八卦剑。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增加伏衡华对“博物”的积累。

       唯有积累到深厚程度,最终才能升华提炼,成就一颗无上品金丹。

       伏衡华为自己设定的三百六十年成丹,看似漫长。

       但伏衡华心中都不敢相信,自己能把握住那一个时机。在三百六十岁时,完成天地万道的归总工作,炼万道如一体。

       如果把握不住那次机会,他只能在六百岁时继续尝试。

       再接下来,就是七百二十岁和九百岁。

       伏衡华推测,九百岁应该是自己最后一次机会。

       如果把握不住,此生再无修成“博天法古万道玲珑造化一炁金丹”的可能。

       见伏衡华沉默无言,木善生道:“你还小,刚刚出生不久的年纪。不明道心很正常,你祖父、祖母当年花费时间比你更久。等你找到自己的‘心’,成道金丹也不远了。时间上,肯定比你祖父祖母强。”

       “……”

       因为不再斗法切磋,木善生为伏衡华点评后,众人便散去了。

       伏衡华看着伏家这边一群手脚无力、法力耗尽的“伤员”。从啸鱼手中要来云潮瓶和还阳枝。

       柳枝蘸着甘露,对众人轻轻一撒,伏衡华口念咒术,青光翠云绕着众人流转。

       众人恢复一些气力,伤势逐渐愈合。

       “行了,你们先回去吧。”

       伏丹维撵小辈离去,夫妇二人与木善生入内谈话。

       “白玱闹鬼的事,你知道几分?”

       伏丹维、穆琞天在极光城待了几日,得知最近“镇鬼符”“炼鬼幡”等修真物品的价格开始上涨。

       细一问才知,是白玱最近有恶鬼出没,各地死伤颇多。

       “听说了。七月开始,被害者心生怨愤,借阴气显现人世,寻仇家报复。”

       木善生看向二人,见夫妇二人神情凝重,默默思量,他疑问道:“你们怀疑这里的鬼怪有问题?”

       “略有疑虑,”伏丹维道,“此时鬼怪频繁,绝非巧合。”

       木善生沉思。

       人贵有自知之明,木善生心中明白,论斗剑、杀伐,自己是天底下的一把好手。但论谋算、天机,自己和同辈劫仙差距极大。

       反观伏丹维,伏家本就是干这个起家的。

       “我会留意。正巧这次,我让十二弟子来,除却跟你家切磋较量外,也打着让他们来白玱捉鬼历练的想法。”

       剑仙洲和一些商行有来往。那些商行登门求救,剑仙洲自然不能坐视。

       ……

       “十二地支还阳阵。有驱邪捉鬼的效果,近日白玱云城频繁闹鬼。衡华,你说他们此来会不会和此事有关?”

       伏桐君说完,见伏衡华沉思不语,上前准备叫他。

       伏流徽轻轻扯住她的云袖,微微摇头。

       虽然众人都被剑圣点评,且各自赐下一本剑谱。

       但显然,剑圣对大家的语气都没有对伏衡华这般严厉。

       演法师,博天之道从来没人走通。

       剑圣自然不希望伏衡华漫无目的的积累,最终却一事无成。

       “别想了,我们也被教训了。剑圣说我的剑法路子太稳,缺少大范围杀敌的手段。嫌弃你四姐的剑术太清高,不务实。还说你身边这俩习惯于组合战,对单一交战反而不适应。”

       伏向风安慰着伏衡华。

       伏衡华默默点头,转身回书房。

       ……

       进门,倒茶,看书,然后再倒茶,再换一本书。

       因为剑圣的话,伏衡华心中烦乱,一个字也看不进。

       薛开三人见他郁郁不乐,放下研究。

       于玉宇走过来:“小子,怎么啦?斗剑被你祖父教训了?”

       “不是祖父,是剑圣前辈。提点了几句,让我好好思考自己的道心。”

       “道心?他一个剑修,懂什么道心?你安心修炼你的,真要出错。我们这群长辈看着,能出什么事?”

       “不错,你眼下修行境界够高了。接下来需要慢慢提炼玉液真元,安心沉淀心思。寻找那冥冥中的一丝成丹灵机。”

       “不不不,你眼下要做的,反而是要着手打坐练功。待真元满盈后,再思考其他。”

       三位金丹修士纷纷康慨讲述自己的成丹经验,但一个人一个方法,反而让伏衡华茫然起来。

       目光落在书房角落的书箱,伏衡华翻出一面锈迹斑斑的青铜古镜。

       跟三人告了一声罪,他走回自己的房间。

       “看吧,都是你们乱说话,把这小子吓跑了。”

       “分明是你。”

       “明明是你!”

       三人争吵起来,啸鱼和恒寿匆匆进门。

       “别找了,他回屋了。走的时候,带着一面青铜镜。”

       青铜镜?

       啸鱼与恒寿对视,想到某个可能。

       来到伏衡华门前,二人没有进入,从窗户偷偷往里看。

       伏衡华捧着镜子,正在写字。

       这面镜子的效果与婵玉镜相类。

       或者说,婵玉镜就是彷照这枚镜子。

       就连伏衡华弄漂流瓶,把功法扔水里留待有缘,也是从得到这枚镜子的经历获取灵感。

       当年父母不在,伏衡华郁郁不乐,在蟠龙岛边散步,偶然捡到这面镜子。

       鼓捣一番,没找到用途。直到某一日,镜子自动出现文字,伏衡华才得知镜有两面。

       是一位修士制作出来的法器,但不小心遗失其中一面。

       伏衡华本想询问地址,将东西还回去。

       可当二人详细描述自己所在的位置后,同时沉默了。

       不在一片水域,不在一座洲陆,甚至伏衡华都没听过对方所在的那处大洲。

       同样,对方也不知道伏衡华所在的东来神洲。

       但这不妨碍二人交流。

       只是修士闭关以十年、百年计算。

       伏衡华当初和对方聊了一段时间。没多久,对方便开始闭关。

       “在?”

       过了半响,对面也没回应。

       “一如既往啊。”

       十多年了,对面一直没有回应。

       “他这次闭关,时间够长的。”

       闭目养神,在一个时辰后青铜镜微微震动,对面传来回应。

       “消息看到了。抱歉,闭关十二年。”

       铜镜亮起金光,很快锈迹散去,宛如新镜。

       密密麻麻的文字浮现。

       因为文明不同,地域不同。二人交流的方式是合乎大道奥秘的先天赤文。

       看对方一一解答自己十多年前的问题,伏衡华无语。

       这么多年,我早就琢磨明白了。

       他赶紧写下一段话,讲述自己现在的状况。

       天书推演成功,只是心理略有些茫然,有一位前辈说我没有“道心”。

       “胡说八道,你要算没道心,天地间还有几个有道性道心的?我可没见过,有人敢在筑基期就琢磨研究自己的修行道法。”

       文字挥洒:“他说的没错,你们这类演法师的道路很难走。古来无人走通,但谁说前人没走的道路,就是走不了的?古老时代,没有仙道,没有仙人,不也是后继者披荆斩棘,一点点走出来的道路?

       “道心是什么,用你的说法,不就是报考的科目吗?

       “那位剑圣的卷子都没做完,好意思来质疑你的科目与题目?”

       因为间隔洲陆,伏衡华没有告诉对方,有关东来洲的具体风土人情。就挑拣着前世的一些见闻跟对方闲聊。

       对方知道学校、考试这类概念后,用一个形象的比喻讲述修行。

       道果,类比证书。

       金丹大道,是一份考卷。每一位金丹修士都要寻找自己的道,拥有独属于自己的试卷。

       这是天地为修士准备的题目。

       修道,便是做题。

       道行,是做题的完成度。

       证道,便是考试通关。

       “他所谓的道心,只是指你挑选哪个科目进行考试。”

       “理他那么多作甚?你只需要坚定你现在的道路,继续博物见闻。未来,自有得到你那篇‘试卷’的一日。

       “不过,他有一些事情说的没错。

       “演法师的道路不好走。你能培养出剑道宗师,符道宗师。但你自己的剑术、符法却达不到宗师级别。

       “你的眼界、你的道行,是通过法天观道,将天地万法锤炼如一。

       “但他不知道,你已经开始着手推演天书。你天书有成,道路早定。最终修行的大道之源。在你功法中称之为‘造化’。”

       在镜中人的宽慰下,伏衡华心结渐渐开解。

       是啊,木前辈并不知道我修炼的功法。

       我的演法师道路比其他同道都要顺遂。因为我有天书为根。

       “没错,我的道是勘古传法,立道问天。我的道是‘造化’,而你的道是‘太极’。你将符咒追朔本源,炼成太极一气。继往开来,传道承德。”

       心如明镜,在这一刻被彻底擦亮。

       伏衡华双目闪过精光:

       我的博天之道,便是合万道归一,把持造化根本。

       一念至此,伏衡华脑后浮现一颗玉树。

       树冠灿灿,千百翠叶中书写伏衡华所会的种种道法。

       树为造化,叶为道法。

       伏衡华念了一句口诀,忽然宝树擎出房屋,在屋顶垂下缕缕祥光,将整座房屋罩住。

       “乌巢传道受心经,黄风拦路设风劫。”

       冥冥中,神洛天书感应,伏衡华明悟不久之后的麻烦。

       在观音禅院的火劫后,木母归道后的风劫接踵而至。

       “天书之难,果然步步危机啊。”

       伏衡华颇有些无奈。

       “原本以为,当初补全天书的修心炼神之术,又被天邪剑身击伤昏迷,便算风劫。想不到,竟然还没完?这一劫,有够麻烦的。”

       这时,镜子再度传来一句话:“告诉你一件事。这次闭关,我已经把太极之道的成仙法推演出来。按照你的说法,那就是天书。

       “书成之时,天雷轰击。但我早有防备,倒是无碍。不过天书修行处处劫难,想要避劫。最好的办法就是道德、圣德以及功德之法削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