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仙温荣急忙从虹桥降落,直奔伏衡华。

       可就在靠近伸手去抓伏衡华衣袖时,他察觉到什么,默默退后几步,仔细打量伏衡华。

       衡华身边的空气流动十分怪异,仿佛有什么东西在阻隔。

       温荣默运法眼,上下观察。

       终于在伏衡华周围看到一条若隐若现的青色蛇尾。

       蛇鳞细密且清晰,缓缓在伏衡华周围飘荡。

       “这是……”

       抬头,蛇尾的上半身是一位拥有倾国之貌的女性。

       在她脑后有一轮象征“阴性”的道轮。

       大道阴神,伏衡华万神图上,仅次于神主的阴阳道神之一。

       她环绕伏衡华,双手虚托,亦有造化之精在掌中流转,辅佐伏衡华孕育五彩石。

       温荣打量这尊“道神之相”,暗暗沉思。

       伏衡华忙活一阵子,帮悬崖扩充十丈后,向温荣走来。

       二人打过招呼,温荣便急忙问起“五彩石”之事。

       衡华笑道:“封堵地渊,难道贵派没有想法?以火生土,以土金为镇封。我可看得分明。”

       制作土石,对修士而言并非多难的事。更遑论赤渊道派本就精通“开山立岳”之法,从远处挪几座山,或者自己造几座,填补地表窟窿并不难。

       地渊真正的问题,在于地下无限涌出的煞气侵蚀。

       普通的土石扛不住煞气侵蚀,会转化为地渊的一部分,反过来污染人间大地。

       唯有高纯度的灵土、灵石,才能暂时压制地渊,抵挡煞气侵蚀。

       伏衡华一来就看到,赤岳底部禁制万千,孕育万千火精。只要运作得当,通过《赤岳籍》一类心法,以火生土,在赤岳之下重炼地根。以地根为“镇物”,将地渊浅层封堵。

       如为增加稳固性,可以再辅佐“土生金”之理,让“地根”更加坚固。

       毕竟,火、土、金是赤渊道派最惯用的三种属性。

       温荣闻言,缓缓摇头:“地根虽好,却难制地渊。我们结合三行之理,远不及小道友的五行神石。”

       他看着伏衡华头顶的蛇身神女。她缓缓对着窟窿浇灌灵液,一点点修补边缘地带。而修复后的悬崖山石,在地煞戾气侵蚀下也完好无损。

       “我们炼制的地根,能维系三五百年而不损。可小道友的五彩神石……”

       温荣估算后,郑重道:“一千年。”

       五彩石也无法永久不损。但在地煞力量的侵蚀下,至少可以维系一千年。

       荣云表眼睛一亮,亦露出喜色。

       他当然清楚自家如今面临的大麻烦。

       如果五彩石就可以……

       “五行山法,贵派已经学去。炼制五彩石并不难,只是……”

       衡华目光望向深不见底的坑洞,不再言语。

       温荣看着众人脚下的这点土石,也苦笑起来。

       伏衡华已经证实,他的材料、方法足以帮助赤渊道派。

       但是,赤渊道派如何炼制足量的五彩石呢?

       要知道,地渊很深。连通着一层层地下魔界。

       将各层通道填补所需要的五彩石,哪怕将整个赤渊道派的家底都搭上,恐怕都不能办到。

       “十件仙器吧?中品以上的?有这些分量的材料,差不多就够炼制足够的五彩石了。”

       “罢了,此事还是从长计议吧。”

       温荣在最初的惊喜后,彻底冷静下来。

       “小道友受邀而来,先随我去见掌山师兄。”

       伏衡华受邀而来,待遇和前番傅玄星一行大不一样。

       但见温荣伸手一指,赤岳之巅垂下霓虹千道,祥云万朵。有一迎仙桥横跨两端,又有诸多红衣天女围绕金桥洒落莲瓣。三十六位金童站立金桥两侧,吹笛奏乐。

       而在滚滚仙气涌动下,赤岳底部的魔煞力量竟也短暂地沉静下来。

       荣云表见这一幕,震惊之余暗暗寻思:师门对伏家的待遇太高了吧?这档次,以往只有几个大家族的家主还有各大宗门掌教,才有资格使用。

       温荣客气道:“小道友,请。”

       他虽然不明白,掌山师兄为何如此大礼,但还是遵从师兄之名,大张旗鼓把伏衡华请入赤岳。

       伏衡华与伏玄戈等人招呼,笑眯眯跨上迎仙桥。

       帮赤渊道派恢复两片失地,如此大的人情,用他家一座高规格虹桥怎么了?

       而且……

       又看了一眼温荣,伏衡华若有所思。

       这位前辈的道法路数,和自家的《太清大赤书》似乎有不少偏差。

       不是“赤神”,而是“岳神”吗?

       索性,伏衡华便在虹桥路上,以《太清大赤书》向温荣请教。

       温荣虽不知无妄洲之事,但却清楚伏衡华已先一步来到南洲,并假扮“张玄初”师侄的事。相关的天机遮掩,命格转移,就是他一手安排的。

       所以,他清楚伏衡华能模仿自家“大赤书”道法。

       本着提携后辈的想法,他打算在“大赤书”方面对其进行一些指点。也方便未来继续假扮张师侄。

       可听了炼气层次的心法后,温荣暗暗皱眉。

       “前辈,可是这篇道法有什么问题?”

       “不,没问题。如果不是知道,这篇道法是小友自撰。恐怕都要怀疑来自我家的——哦,我的意思是,我家的古早版本。眼下,也没多少人按照这种古法修炼。”

       衡华谦虚道:“我对赤渊道法多有向往。东莱时,曾收集相关的山历道法。在贵派故山门,也曾与杨道兄多番讨论切磋。我的《太清大赤书》本就是模仿贵派在神州时代的修行道法。”

       他继续讲解后面“立山筑基”的内容。

       听到这,温荣有些惊诧。

       “虽然杨岱对小友多有赞誉。但能把我家道法推演至这一步,果然不简单。”

       这完全就是自家筑基的路数嘛!

       根底成色一模一样,就是细微之处有待磋商。

       温荣根本没有指点的资格。

       论根基之扎实,他拍马也赶不上伏衡华。

       毕竟当年,他可是靠着一篇地典筑基。连先天道种都没有。

       劫仙后,才得上一代掌山许可,得以阅览自家的根本天书。

       接着,听到真火、玄胎两重境界的修行。

       温荣勉强笑道:“可惜小友道途已定,否则我派定会直接强人了。”

       这种人才,太适合入自家门庭编撰道法了。

       玄胎境,他还能琢磨出一点纰漏,提醒并对衡华讲解。

       可真火境,完全都胜过自家祖传的那本。在手三阳经的运功中还有一点改进,比自家运功吐纳还精妙。

       难怪杨师侄天天叫唤着赶紧请他来。

       这人的确是演法的天才。

       伏家——不,扶风一脉的慧心天赋,他比凌师弟走得更远!

       赤渊道派收留凌家,慧心这一天赋也在他家天书编撰中起到作用。

       但是,绝对没有伏衡华如此强势,能独力完成自家的古版本天书前几重心法。

       等二人走到虹桥对面,伏衡华已经把结丹篇讲完。

       行吧,山灵入丹,祖师爷当年的手法。

       这一手法借鉴“混元天书”之妙,想不到他竟也明白了。难道是从《易天八极书》领悟的吗?

       压抑心中震惊,温荣轻声道:“我带小友去见师兄,这边请。”

       他正要领人往大殿走。突然赤岳又是一阵晃动。

       很快,掌门大殿升起赤光,一尊尊劫仙出手镇压地下再度爆发的凶念。

       衡华迅速看向自己刚刚填补出来的那段山崖。

       煞气不断侵蚀,可五彩石稳稳伫立,不曾有半点污染。

       最终,地下冒出一只白骨巨手狠狠拍向山崖。

       而天空也有数道仙光砸落,在那只巨手捏碎山崖之前,抢先一步将其击碎。

       “看来,小友的五彩石的确能针对地渊。下面那些家伙着急了。”

       温荣暂时吩咐荣云表带伏衡华前往居住地。

       “伏家的别院,我们早就收拾妥当。小友先去歇息,稍后等师兄有空,我再来寻你。”

       “前辈等等。”

       伏衡华召唤神洛天书,龟壳内有灵光投向温荣。

       温荣接过一看,竟是《太清大赤书》的全篇修行法。除炼气、筑基、真火、玄胎、结丹外,还有劫仙以及后续成仙篇的构思。当然,这部分并未真正落笔。

       “请前辈带给卜前辈过目。”

       “晓得。”

       温荣迅速返回去,见诸位同门坐在殿上歇息,气息略有些漂浮。

       “师兄,可是地下——”

       “无碍,都解决了。”

       卜玄摆手,不打算讨论此事。

       因五彩石而闹出的一点试探罢了,不足为惧。

       相反,这反而坚定他的心思。

       配合伏衡华等人的计划,快些引导魔道完成“九面魔帝”。唯有魔帝成型,并将魔帝炼化为五彩石,才能把地渊彻底填上。

       温荣见状也不好多言,只将伏衡华的大赤书递上去。

       “我与此子交流,发现此人如师侄所言。果然是天资卓绝之辈,其才情之高,恐怕能跟几位祖师比肩。”

       卜玄拿起《太清大赤书》阅览,神情十分平静。

       只是另一只手,取出一本赤渊传承数千年的古籍。

       原始版《万岳大赤书》。

       亦是掌山传承之物。

       一页页翻看,从赤渊祖师对练气、筑基、结丹等境界的构想,再到劫仙、成仙之后的修行。

       赤渊祖师创造的《万岳大赤书》,与伏衡华的《太清大赤书》,前几个境界几乎雷同。只是在结丹之后出现分歧,在劫仙境界彻底分开。可道路不同,其最终道果指向的目标是同一个——赤神。

       万岳大赤书的最终理念,也是大赤天尊。

       卜玄长长一叹,将伏衡华送来的道书合上。

       “可惜,太玄体系与我赤渊理念不同。”

       他明白伏衡华的意思,但自家的理念与他们差异太大。

       “脱离太玄之外的天书道法,可理念终究还是那一套。”

       伏衡华的修行路线,早已摆脱太玄道法。但他,或者说当今东莱修真界,在思考认知方面依旧受到太玄道统的理念影响。

       太玄道统的最核心理念,世间万法俱是参悟“阴阳”的路径。

       光暗、水火、生死,一切道法皆为路径。只要核心道果不改,那就是同一个门派的传承。因此,玄微、天乙、两仪诸派同气连枝。因为大家都是参悟同一个“阴阳道果”,无非是路径手段不同,各派祖师传承不同。

       东莱道法大半出自太玄,便是这个道路。

       道法提炼其核心精要,都能找到阴阳道法的痕迹。

       两阁亦如是。

       紫皇阁的种种道法,其核心理念是“紫皇道神”。天道乾阳至刚,皇极寰宇。

       玉圣阁以“玉圣”为核心道果,门中仙书种种,皆是参悟“玉圣”的桥梁。

       在伏衡华以及东莱一众宗门、散修眼中,核心道果是最终目标,是各门派道统之核心。三千道法,皆是通达道果之路。

       然而——

       这不是赤渊道派的理念。

       赤渊道派当年推动山历,倡议“观山测道”抗衡太玄道统,是提出另一条与太玄思路截然不同的“实证之道”。

       赤渊道派比起祖神勘悟“山法”,所打通的“大赤天尊”道果。更在意祖师勘悟的“山法”本身。

       或许开派祖师当年,也是在太玄理念的影响下,创造一篇通达“赤神”道果的天书。并按照自身专属需求,以山为本道。

       其本人,希望后来者补全道路。以“赤神”为道标,创造水法、火法等等。

       但在二代祖师时期,赤渊道派转向另一条道路。

       太玄之理,玄虚空谈。非大智慧者而不可为。

       我辈所求,乃脚踏实地,苦修实证之路。

       赤渊道派传授给门下,并不是那个虚无缥缈,迄今为止未能走通的“赤神道果”。而是祖师传授的“勘山之法”。

       人与山同在,方为仙。

       将山作为道标,从而观测天地万气之运行,明晓自身在天地间的位置。

       将自身的求道之路看成一条盘山路。山顶风光未必是祖师曾经看到的“赤神”。黄神不行吗?青神不行吗?

       太玄讲究,道果恒一,道路千万。

       赤渊之法,山法唯一,道果无穷。

       因此。

       赤渊道派结合先天离卦,研究出偏向于火法的全新天书体系。

       如今更兼容伏衡华的五行山法,开始研究山海、山河等路线。

       不论哪一种,都离不开山的稳重,山的实证。

       而最终道果,那可就千差万别了。

       赤神可以,岳神可以,海神也能凑合。通向五行合一、造化道果也不是不行。

       “这小子拿大赤书做人情,当敲门砖。可对我家而言——”

       看着伏衡华的《太清大赤书》,卜玄频频摇头。

       倘若在东莱,亦或者在其他神洲宗门,甚至南洲赤渊下辖的其他宗门家族,伏衡华赠予的道书都是无上瑰宝。

       其阐述一种“炼太清气,辟大赤天证道”的思路。

       但唯独对赤渊道派,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因为赤渊道派的实证之道,根本离不开山。结丹之后,依旧在炼仙山,借山为器具,以观天地法。炼太清气,辟大赤天,完全是离经叛道。

       只是,终究有门人可能不喜欢,可能天赋不在“山法”。或许在久远未来,某个后辈离经叛道,会放弃“勘山之法”。这时,《太清大赤书》便可以引导其,走向另一条通达“赤神”的道路。

       “赤神,是开派祖师构想的大道真业,终究与我派渊源深厚。纵然脱离历代祖师完善的山法,走上赤神之道,总也算是一个香火门派。”

       卜玄如此安慰自己。

       在他眼里,太清道法的意义仅止于此。

       于是,吩咐童子将道书藏于书馆,便再不过问。

       不过伏衡华的善意,卜玄已然明了。自然不介意投桃报李,还一份善意。

       “师弟,接下来几日。你来接待他,若他愿意。咱们家的书库随他翻阅。”

       温荣一怔,然后默默点头。

       行吧,反正自家从神州时代开始,就不喜欢敝帚自珍。

       只要喜欢山历,研究山法的,都是朋友。正是靠着“山法实证”的无私传播,赤渊道派才一度拉起声势,险些将太玄道宗打落“第一道门”的名头。

       又是一夜失眠,竟然耗到天亮……

       遍星历五千六百年,延龙星罗海战事再起。

       玄鲨帝国率水妖大军与人族争锋。

       群修节节败退,至乱星礁一带。有孽魔趁势自遗迹脱困,吞杀人、妖两族。

       彼时有宗师三人冒死潜入遗迹,得授三洞真法炼化孽魔。后三宗师携手立三圣宫,打败玄鲨帝国。

       三圣者,洞真、洞玄、洞神是也。

       三圣祖师各持天书。

       其洞真一脉,祖师出自万宝洲,以尺量断天地,器道宗师,宝藏天地。身负天书《玉虚清微录》。据悉,其人自海中捞取龟壳,取残篇道书自行编撰而成。

       其洞玄一脉,祖师乃天目洲剑祖嫡传。得校长指点,秘授《灵宝禹余经》,往星罗海寻得道机缘。

       其洞神一脉,祖师为南闫福洲人士,赤渊道派弃徒。因误触禁制,释葫芦山群魔,遭上仙贬斥,赤渊道法尽废。幸仙缘不绝,借《太清大赤书》重修悟道,因祸得福,成就大赤道果。

       三圣入星罗海遗迹,得上仙秘传三洞金环。立三圣宫,以兴人道。三天书道法配合有度,疑似同出一脉。

       ——《延龙星罗海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