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和同龄人相比。

       唐朵朵已经表现的很成熟,很懂事。

       但从本质上来讲,她依然还只是个孩子。

       她会洗衣,会做饭。

       会去做兼职,也会出钱给家里的老人看病。

       而何远这个年纪的时候,都在做些什么呢?

       每天除了去学校,就是回家,不是做作业,就是写试卷,看课外辅导材料。

       偶尔也会望着窗外,发发呆,想着大学是怎样的,外面是怎样的,以后自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也会想想班里的女生,学校里的女生,在脑海中编织一些色彩斑斓,属于少年人的回忆。再拿出一个小小的本子,用纸和笔,编写一个属于自己的青涩世界。

       说实话,那样的生活,枯燥,乏味,一点也不酷。

       但那就是何远的生活。

       有时候他看着同龄的小孩,也会感觉很羡慕。

       尤其是看那些学艺体的,打球的,穿着时尚,漂亮的衣服,嘴里冒一些他听不懂,但觉得好厉害的词语。

       比如小学那会儿,何远还没学英语的时候,他连“爱老虎油”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听到“卡哇伊”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但为了不表现出自己的无知,何远还是渣渣眼睛,一副“我听懂了”的样子。

       这放在现在孩子的身上,可能想都不敢想,但在那个年代,没有这么发达的咨询,你想要知道什么,除了看电视,就是通过身边的其他人,去学习,去模仿。

       甚至,你想要通过书本了解,都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小时候的书本很贵,种类也很少,能流到他们县城的,除了报纸杂志之外,就剩下一些已经过时的名著经典了。

       而且,那个时候的书,编织的可严谨了。

       除了社会舆论支持的东西,其他乱七八糟的玩意儿,统统不能出版。

       哪像现在,你在书店里,什么乱七八糟的书都能买到。

       但,怎么说呢。

       人这一生,很长。

       曾经的青涩初恋,万代风华的女神,嫁做人妇,成了一个宅在家里,有事儿的时候带孩子,没事儿的时候和老公吵架,泼辣非常的黄脸婆。

       风靡全校,让万千女生尖叫的学校校草,变成了肥头大耳,大肚便便,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喝两口白酒,然后满嘴口臭的在那里回忆自己的“青春”的秃顶男。

       都是很现实的事儿。

       反倒是那些以前在学校,默默无闻的人,埋着头,默默地走到了前面。

       就好像何远一样,从北京回来之后,能够很平静的接受同学的邀请,去参加小学的同学聚会,这在以前的他看来,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当然,和他以前畅想过的,衣锦还乡的场面,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但,这里面有本质上的不同。

       以前他只敢想,而现在,他能做到。

       时间,和经历,给与他的,不只是失败,还有在不停的失败中,积累的“财富”。

       这些财富,是经验,是人脉,是坚持,是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勇气,只是不是金钱。

       这些“财富”,正是他的底气。

       有些人穷,除了他们底子不好,环境糟糕外,更因为他们懒,不想着去改变。而有些人穷,仅仅只是因为,太过于理想主义。

       何远就是后者。

       如果他能看开一点,能够有些野心一点,能够稍稍不那么要脸一点,那何远可以凭借着这些“财富”,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那些在普通人眼中,所谓的“成功”。

       想的有点远。

       鸡汤也灌的比较浓。

       但这完全可以解读,现在唐朵朵所处的状态。

       毕竟未来对她来说,一切都是未知。

       而人类,最害怕的,恰恰就是未知。

       唐朵朵比较混乱,何远突然抛出这么个问题出来,给她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尽管她平时变现的比较个性,也比较独立,会去挣钱,也会和何远探讨“人性”,但说到底,她还只是个孩子。

       在别的孩子还在上学,做作业,每天躲起来,偷偷玩手机,间或谈个恋爱,来一场早恋的时候,她却要面对关于“未来”的选择了。

       唐朵朵也不是没有想过,以后的自己,会过一个怎样的生活。

       她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靠着卖手机,存一笔钱。然后,她就想办法,从东哥那里脱离出来,自己卖手机,挣更多的钱。对唐朵朵来说,是个可以尝试的点,因为她见过,东哥用这种方式卖手机,赚了不少钱。

       不过,在上次跟何远谈过之后,她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何远给她举例,给她分析,告诉她,这只是短期的一种销售方式,但并不适合长期,做不了多远。偏偏,唐朵朵听下来,觉得何远说的挺有道理。

       她又觉得,何远说,去上学,认识更多的人,做熟人的生意,好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不过何远又告诉她,手机卖了这么多年了,该有手机的人,都已经有了,那么,这个生意对她来说,还能做多久呢?

       所以有时候唐朵朵觉得何远真的挺烦。

       因为他总是能够举出各种各样的例子,来告诉你,这件事儿不行,可以做短期,但做不了长远。

       偏偏,唐朵朵又不得不承认,何远说的很有道理。

       但这并不妨碍她讨厌何远。

       她只是个孩子啊,她哪儿有那么多见识,那么多规划,去尝试其他事情。她只会卖卖手机,拍怕照片照片她以后是不会拍的了,以前小,对羞耻这种东西,并不太了解,但现在年龄大了,一想到自己穿着那种衣服,站在陌生人面前,唐朵朵就觉得脸颊发烫。

       跟何远在一起之后,他倒像是修身养性起来,没有给自己灌鸡汤。没想到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一个炸弹。

       不过,自己喜欢北京吗?

       平心而论,唐朵朵想说喜欢。

       虽然只去过一次北京,但北京给唐朵朵的印象,真的很好。

       那里的城市好大啊,马路好宽阔啊,尤其是那商场,又大,又漂亮,里面有好多东西,是在小县城里看不到,也买不着的别说有网购,唐朵朵以前都忙着卖手机挣钱,哪儿有时间去上网,更何况,她的钱都要存下来,以后用来做生意,或者买房。

       她一直都想要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屋子,这样就不会因为有时候回去太晚了,就被关在门外了。

       她在北京,去过好多好多的地方,住过豪华的酒店,宽敞明亮的大房子。吃过各种各样,只能在电视上看到的美食,也收到过何远给她买的,各种各样好看,和漂亮的衣服鞋子。

       唐朵朵觉得,她活了十几年,没有哪一次,是像那几天一样幸福的,简直就像是成了公主,住在连梦里都想象不到的城堡之中。

       是的,这种生活,唐朵朵以前做梦都不敢想。

       所以她很快就回归了现实。

       那,现实中的唐朵朵是怎样的呢?

       一个父亲不疼,亲娘不爱的小女生。

       一个没有爷爷,还有一群白眼狼亲戚,盯着财产的少女。

       一个被同学排挤,被老师看不起,甚至直言她是在外面“卖”,被男人包养的女初中生。

       呵。

       其实,唐朵朵真的,被人问过,接不接受包养,能有很多钱。对于这种人,唐朵朵选择冷眼以对,根本都懒得去搭理。

       虽然有时候她也在想,嗨,我一个女生,还这么小,为什么要活得那么累。凭什么那些人,没她懂事,没她漂亮,甚至没她努力,却能活得那么幸福?

       她还是有些不甘心的。

       但,这也只是想想,她其实也不敢。

       别看唐朵朵平时挺大胆的,敢做生意,敢逃课,甚至敢不去考试……但有些事情,她不敢去做。

       唐朵朵知道,想过上北京那样的生活,一定要有钱,不然,北京其实比老家更难过,到时候住的就不是大房子,不是豪华酒店,而是阴森,冰冷的地下室了。

       所以,何远突然这么问她的时候,她脑子是乱的。

       情感上,她确实喜欢那一次去北京的生活;但理智上,唐朵朵又知道,她之所以会觉得那次过的很梦幻,主要原因是因为没有金钱的压力。

       换句话来说,有钱的话,在北京就会过的很好,从这一点来讲,她很喜欢北京。

       如果没钱的话……那跟在老家有什么区别?

       “你看,既然反正你都要努力,那为什么不再拼一把,离开这个小城市,去大城市里,过你想要的生活呢?你见识过外面的世界后,真的,甘心呆在这个小地方吗?”何远看着唐朵朵的眼睛,一字一顿的说道。

       凡事就怕做对比。

       如果唐朵朵一直都呆在老家,没有出去过,那她可能永远想的,都是怎么在老家生活下来,怎么买个房子,有个安稳的工作,然后结婚,生子,再抚养孩子长大,关心奶粉,关心学区房……

       大多数生活在三四线城市的人,都是这么过来的。

       不要说,现在的人有钱,可以出去旅游,甚至小县城的人,也可以出国,去环游世界。

       去一个地方旅游,和去一个地方工作生活,那是两个概念。

       以前的人出门远游,是为了求学,是为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而现在的人出门旅游……大多数只是为了装逼。

       全程都跟手机腻在一起,去逛过几个夜市,打卡过几个网红餐厅,就以为自己成长了许多,结果回到老家以后,每天该是怎样的日子,还是过怎样的日子。

       何远曾经也问过几个朋友,这样的生活有意思吗。

       每年都有那么几次,花那么多钱,受那么多罪,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就为了拍几张照,发几个朋友圈,跟朋友吹几句牛逼,意义呢?

       朋友们都很奇怪,这要有什么意义,自己开心就好了啊。

       然后,他们会反过来,拍拍何远的肩膀道:年轻人,不要活的那么累,该开心的时候就开心,该放松的时候就放松,人要学会享受。

       老实说,他们说的观点,其实没什么大的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出在说话的人身上。

       如果一个人家里很有钱,或者自己很能挣钱,那他们花钱,花时间去享受,无可厚非。但如果有些人,家里比较困难,自己每个月就拿两三千块钱的工资,还一天到晚想着要如何去花钱,如何在朋友面前装逼……

       那何远觉得,这种人已经病入膏肓,没救了。

       “我……我怕我做不到……”唐朵朵嘴唇都快咬破了,小脸一脸纠结,“而且,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对唐朵朵来说,何远这个命题太大了。

       去大城市,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什么才叫去大城市,什么才叫自己想要的生活?

       而且,自己想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大房子,是一个安稳的工作,还是……

       唐朵朵脑子里一阵混乱,几乎下意识的,她感到一阵心慌意乱。

       何远看她的表情,就知道她现在的状态。

       因为这样的情况,以前也经常发生在他身上。

       人在日常的时候,总以为,自己对自己很了解。

       如果你问他,你现在想要什么东西,可能是一个游戏机,可能是一本书,一辆车,一套房,对小孩子来说,可能只是《王者荣耀》里的一套皮肤。

       什么?

       什么后裔,什么黄金射手套装,我根本听不懂。

       扯远了。

       用“对答”这种方法,可以很简单的来检验,你对自己的未来有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a:你想要什么。

       b:我想要一套房子。

       a:你想要一套什么样的房子。

       b:尽可能大的吧,最好是别墅,住起来比较舒服。

       a:那你想过,这套别墅要买在哪里吗。

       b:买在哪里啊……这个,不知道,可能在老家吧?

       a:为什么要买在老家呢?

       b:因为我以后会在这里生活啊,而且老家的房子比较便宜,其他地方的我买不起。

       a:那你想过,一套别墅要多少钱吗。

       b:多少钱?大概几百万吧。

       a:几百万是多少万。

       b:两三百万?不太了解。

       a:好,那你有这么多钱吗。

       b:没有。

       a:没有的话,那你怎么买别墅呢,你家里会资助你吗。

       b:我家里没这么多钱,我大概……会自己挣吧。

       a:怎么挣。

       b:等我出来工作后,上班。

       a:上班,有多少工资?

       b:多少?不知道,可能五六千一个月吧,我哥哥上次回来的时候,说他一个月的工资就五六千,我应该能达到吧。

       a:那你想过,你要多久才能有五六千的工资呢。

       b:可能……二十六七?

       a:好,五六千的工资,两百万的房价,没有家里人资助的情况下,你要多久才能买得起房子。

       b:……没算过。

       a:按两百万的房价,六千一个月来算,就算你每个月不吃不喝,所有钱都存下来,你大概需要333.33333,简略一下,三百三十三个月,二十七,也就是二十八年左右,才能买得起这套别墅。按首付三成来算的话,需要八年时间。

       b:……要这么久啊。

       a:那你们老家,一个月六千的工资,多吗。

       b:应该不多吧,大多数人的工资,好像也就两三千的样子。

       a:两三千的话,那你还要用翻倍的时间,也就是不吃不喝,也要十六年才能存够首付。

       b:……

       a:所以你还想要别墅吗。

       b:想要。

       a:想要的话,你要怎么办。

       b:……去外地打工,挣钱以后,回老家买房子。

       a:你确定吗,去外地的话,你要在外面租房,要在外面吃饭,你可能存不了多少钱。

       b:……

       a:这样的话,你还确定要买小别墅吗。

       b:不要了。

       a:那你想要什么。

       b:买一个小房子吧。

       a:多小的房子。

       b:这……至少得要一百来平吧。

       a:好,一百来平的小房子,那你老家现在的房价是多少。

       b:多少?大概,一万多吧……

       a:一万多,一百平的房子,也就是一百万,按刚才的数字计算,你要花八年的时间,才能凑齐首付。

       b:……算了,我不要了。

       以上这些问题,何远曾经跟很多人聊过。

       当然,绝大多数的时候,他问的都是关于工作方面的东西。

       可以说,很多人觉得,自己有着很明确的,喜欢的东西。

       但在何远看来,他们只是不知道,得到这些东西,所要付出的代价。

       当然,有些东西比较小,比较容易实现。

       像是对男生来说,可能想要一款游戏角色的皮肤,一部手机,又或者是一台电脑。

       而对女生来说,则是好看的衣服,各种色号的口红,或者是一款奢侈品包包。

       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稳定收入的成年人来说,花上十几天,又或者几个月的时间,就能达到了。

       在销售这一块,一直有一种说法,那就是“女人的钱更容易赚”,不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女生需要的东西,有很多,比如口红,包包,吃一顿美食,或者是去一次旅行,这些东西,都比较容易得到,而每次得到后,对女性都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满足感”,这种“满足感”持续性不强,但因为太过简单,她可以不停的去获取这种快感。

       所以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看到,女生总是控制不住的“买买买”。

       她们买的其实不是东西,而是获得这种东西的时候,那种精神上的愉悦。

       而对于男性来说,他们的欲望就要小很多了。

       当然,不是他们不想买买买,而是相比日常琐碎的那些东西,男性在成长过程中,有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那就是房子。

       一个男性是否成功,跟女性的判断标准是完全不一样的。

       男性的成功,在于房子,车子,事业,等等等等。

       而不是几支口红,几个包,就可以让他们得到满足。

       女性则没有这个顾虑,因为所有人都在告诉她们,买房,是男人的事儿,她们只需要负责貌美如花。所以,她们所汲取的,是短暂性的“及时消费愉悦”,而男性则大多是“延迟性满足”。

       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或许能说出一个东西,但却不知道背后的意义。

       比如说,想要一个房子,其实想要的是安全感;想要一份轻松自由的工作,其实想要的是能够实现财务自由。

       就像唐朵朵一样,她想要一套房子,因为这样,她就不会因为晚回家,而被拒之门外……换而言之,唐朵朵真正缺乏的,是一个安全感,是一个能够给她遮风挡雨的港湾。

       如果,她有一对对她很好的父母,能够随时随地为她敞开大门,那或许,她对房子的需求,就没那么急切。

       而就算他们知道了自己想要的东西,但绝大多数人,却并不知道要怎么样去获得这些东西。

       还是以买房举例,买房就要钱吧,钱的话去哪儿拿?

       家里有钱的就不说了,没钱的话,要怎么挣,要从事什么样的行业,干什么样的事儿,工作多少年,每年要存下多少钱,要……

       这些东西,是唐朵朵这个年纪所不明白的。

       甚至很多成年人,自己也过得稀里糊涂的。

       他们有些做到了,有些没做到;很多做到的,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做到的,好像机会来了,自己努了一把力,然后就成功了。

       至于为什么机会来了,为什么他能抓住机会……谁关心这些?

       何远以前就是活的稀里糊涂的,直到开始工作之后,他才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想要去探知很多事情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

       就像是一个哲学命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的哪儿去。

       何远并没有期望,唐朵朵能够像他自己一样,活成一个明白人。

       但有些东西,需要唐朵朵自己去选择她到底想活成一个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