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特律:变人》的题材,是近未来科幻。

       在现实世界中,技术与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是相辅相成的,就像仅仅是GPS定位这个技术,就影响到了所有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假如在未来世界,出现了神经接驳、反重力装置、可控核聚变、超远距离传送等黑科技,那么随便拿出来一项,都可能对现实生活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

       在一大堆的黑科技中,先出现哪个,后出现哪个,有可能对现实世界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把社会结构改造成完全不同的样子。

       所谓的“点歪了科技树”,就是这个意思。

       很多带有科幻元素的电影、电视剧只是旧瓶装新酒,所营造的未来完全无法让人信服,就是因为科技树歪得太过分了。比如某电影中,某坎达科技那么发达,社会体制却无比落后,面对外星人入侵的时候领袖竟然亲自上阵和敌人肉搏,这难免让人觉得非常荒诞。

       对于一个故事来说,不严谨没关系,关键是看它想表达些什么,让观众、玩家体会到什么。

       从这一点上来说,“近未来科幻”这个题材,反倒是更加可控的一种选择。

       这种“近未来科幻”,就是说在未来的一小段时间内,因为某个技术的一丁点进步而对人类的行为习惯、社会形态产生影响。在保持总体数据不变的情况下,只取某个小变量,以此探究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底特律:变人》就是如此,严格来说,这并不是未来世界,这只是一个恰好点歪了科技树的世界。相比于现实世界而言,唯一的技术飞跃就是仿生人技术,其他的都跟现在没什么变化。交通、住宅、枪支……都和现代社会区别不大。

       这也正是这款游戏所要探究的:人工智能、仿生人技术,一旦出现,将给我们的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大部分人对于这款游戏的质疑,主要集中在两点。

       第一,这明明是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为什么反而加剧了社会的不公?

       第二,为什么人工智能,必须要做成人类的样子?

       其实这两点都可以解释,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并不能说是这个故事的硬伤。

       首先,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并不意味着共产主义的提前到来。在工业革命时期,很多工人打砸机器,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机器抢走了他们的工作,这是历史上的真实事件。生产力的飞跃、劳动力的解放,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它的成果。就像跨国公司攫取了大量的利润,受益的都是顶层的资本家,而发达国家的工人们反而面临着失业的窘境。

       灯塔国的工人之所以呼吁要让工作岗位回归,就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实际上还不如六七十年代,那时候他们只需要一个人上班就可以养房养车,但现在不行了,因为跨国公司把工厂开到了劳动力更便宜的地方,这些工人也就面临着失业的窘况,生活每况愈下。

       确实,生产力提高了,但直接受益者是大公司的高层、资本家和政治家们。对于社会中层来说,能花不多的钱买到仿生人确实也是一件好事,可对于社会底层来说,仿生人会造成他们的失业,这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对于体力劳动者们来说,比如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工人、售货员等,如果这样价廉的仿生人出现,他们必然会失业。而失业之后,他们又能去做什么呢?

       至于寄希望于社会保障体系……这是一个比较一厢情愿的想法,资本家们赚得盆满钵满,你要从他们手里抢钱去养穷人,他们会乐意么?灯塔国本来就是一个“腐朽的”资本主义国家,大财团把持着政治,你想从资本家手里拿钱去建立共产主义,未免想的有点多。

       对于这些大财团来说,穷人是死是活才不关他们的事情,只要穷人们不造反、不革命,在社会矛盾没有激化到极点的时候,他们是不会愿意掏这么多钱去维持社会稳定的。

       《底特律:变人》选择的时间点,是仿生人技术突然出现、快速改变社会的时间节点,可以说整个底特律对于这种转变并没有完全准备好,而游戏中体现出的种种乱象,其实都是转型所带来的阵痛。

       其次,为什么人工智能必须要做成人类的样子?因为人类现阶段对于人工智能最能理解的幻想,就是人类本身。

       因为人类是我们目前已知的最高级的智慧生命,假如存在某种比人类更高级的智慧生命,比如三体人,那么人工智能可能就要做成三体人的样子了。

       假如有两款家政机器人让你选,一款是机器人瓦力那种,带着履带和机械臂;另一种是卡菈小姐姐,你选哪个?

       显然,后者代表着更高级的人工智能形态,就是……与人类一模一样,难以分辨。

       严格来说,“完全可控的人工智能”,比“和人类一样不可控的人工智能”要低级。如果人类要研发出最高级的人工智能,那么它几乎必然是不可控的,否则它就不配被称为“最高级的人工智能”。

       当然,《底特律:变人》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世界好像没有点任何仿生人的前置科技点。

       比如卢瑟被研发出来是被用于搬运重物,而卡菈是为了家政服务,还有一些女性仿生人是为了满足特殊需求……这些仿生人应该很早之前就已经被做出来了,因为根本不需要那么高的人工智能水平,更不需要让他们的思维变得和人类一样。像搬运重物这种事情,做个专业的机器人岂不是更好?何必做个长着黑人脸孔的大高个子?

       对于这一点,你可以说它有些牵强,不过还是那句话,近未来科幻表现的是“点歪了科技树”的未来世界,你完全可以理解为这个世界的人们刚好跳过了前置科技,直接点满了仿生人的科技点。

       设定上的漏洞,是为了讲好一个故事而不得不做出的抉择,重要的并不是这些细枝末节,而是这个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它是一个让人感动的好故事,这就够了。矩阵游戏舱的生产工作也在日以继夜地进行之中。

       乐惠在大力地改造、新增生产线,而国内的一些其他VR游戏舱研发公司也在游委会的组织下参与了矩阵游戏舱的生产工作,但即使如此,还是无法满足全世界对于矩阵游戏舱需求的巨大缺口。

       当然,不论是其他的VR游戏舱研发公司,还是乐惠,在“矩阵”这个品牌上都相当于是贴牌生产,乐惠可能赚得稍多一些,但大头还是给雷霆互娱赚了。毕竟Switch、矩阵眼镜和矩阵游戏舱严格来说都是属于雷霆互娱的,虽然是乐惠生产,但这东西毕竟不叫乐惠游戏舱。

       矩阵游戏舱的利益分配可能更加复杂一些,毕竟做到这种级别的次世代VR设备意义太过重大,陈陌不能没有游委会在背后的支持,而游委会的背后则是错综复杂的关系。

       陈陌和周江平不得不把生产的矩阵游戏舱分成三个部分,一部分特供给国内的某些部门、组织、机构,用于特殊用途;另一部分卖给国内的消费者;还有一部分卖给国外的消费者。

       矩阵游戏舱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同步发售,已经引发了很多国外玩家的不满,考虑到国际影响问题,也该放出少数产品给国外的玩家们抢一抢,感受一下耍猴的快感了。

       矩阵游戏舱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是59999美刀,比国内贵不少,但是whatever,爱买不买。

       毕竟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民收入水平低,需要针对我国玩家的收入水平做出定价策略的调整……

       好吧,其实就是故意卖贵的,反正现在这么缺货,卖贵了国际友人们也不会介意的,对吧?

       虽然很多玩家对矩阵游戏舱的价格非常不满,但实际体验了次世代VR效果之后,国外玩家们纷纷表示:真香!

       和国内的玩家们一样,国外玩家也震惊于这种黑科技的恐怖,甚至一些特殊部门、研究机构也在抢矩阵游戏舱,希望可以拆解、研究游戏舱的技术,让本国的VR游戏舱厂商能够仿制。

       但很可惜,游戏舱本身并不难仿制,但里面最为关键的脑神经信号解析程序经过了层层加密,这本来就是领先于时代的科技,这样一加密几乎没有什么破解的可能,除非这个世界的科技自然发展到类似的地步。

       很多国外的VR游戏舱厂商算了一下,整个矩阵游戏舱的造价仅仅4万美刀左右,但是加上了这个解析程序,就直接卖6万美刀……

       而且最气的是,就算这些国际友商仿制出来了,这东西没有解析程序也只是一堆废铁,根本玩不转。

       在国外的技术人员日以继夜地研究,希望能早日破解矩阵游戏舱的同时,土豪玩家们已经是等不及地纷纷抢购了,这批矩阵游戏舱同样是在很短时间之内,就被抢购一空。

       ……

       ……

       对于国内厂商而言,现在的唯一目标就是尽可能多地生产矩阵游戏舱,生产一台,就能赚一台的钱。

       而对于陈陌来说,现在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改造更多的游戏。

       人工智能题材的游戏已经做出来了,但想要解锁下一个科技点,还需要收集1000万份的玩家情绪。就算加上一些试玩的玩家,1000万也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就算不卖出1000万台矩阵游戏舱,至少也得卖出个七八百万吧。

       这东西毕竟是要价30万软妹币的奢侈品,而不是只买不到2000块的Switch,想要在全球范围内达到这个销量还是很有压力的。

       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毕竟矩阵游戏舱的次世代VR技术是全球独一份的技术,而且在很多领域都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接下来雷霆互娱的几个主要研发组,全都把精力集中在了旧有的VR游戏重置、改造上面。

       原本的VR游戏,整体而言画面、音效等表现都非常成熟,改成次世代VR效果的话,技术上没什么难度,主要就是繁琐一些。

       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引起一些操作和游戏机制上的变化,比如“不死人的膝盖”这个梗,可能就要成为历史了。在游戏中完全可以强行爬上某些高坡和台阶,这会对游戏的关卡流程造成一定的影响。不过问题也不大,无非就是相当于玩家们卡了个bug,走了捷径而已。

       当然,具体是不是所有原先的VR游戏都适合改成次世代VR效果,还是要存疑的。比如《黑暗之魂》中玩家必须在地上滚、《逃生》中玩家要被剪手指……这种特殊的表现肯定会给重制版的游戏带来一些不确定性,但怎么说呢,先按照统一标准重置出来再说,真有不适合的,再额外修改就是了,大不了就删删删。

       重制优先级最高的,当然是《绿洲》。

       很多有幸抢到了矩阵游戏舱的土豪玩家们纷纷表示,除了体验《底特律:变人》的剧情之外,他们就只能在那个一片空白的空间中瞎转悠了,非常的不爽。

       他们非常想回到《绿洲》中自己的豪宅看看,撸一下暖暖的胸,哦不是,是揉一下狗。

       好像也不对,反正现在大家满**都是脑子。

       当游戏体验变成次世代VR之后,《绿洲》中的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沙发坐上去真的会感觉到舒服,虚拟的Switch手柄真的能摸出质感,吉他真的可以弹,宠物也真的可以撸,里面的道具你都可以好好地把玩一下,感受虚拟世界中的真实感。

       当然,也有很多玩家在期待着很多VR游戏的重制版,候选名单包括:《黑暗之魂》、《虐杀原形》、《绝地求生》、《神秘海域》、《怪物猎人》、《刺客信条》、《塞尔达传说》……

       好吧,总之陈陌研发的绝大多数VR游戏,都被玩家们提上了“希望重制”名单。

       当然,还有一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玩家提出要重制《逃生》和《寂静岭》,陈陌表示重制可以,但是你们的雷霆游戏通行证我都记下了,到时候你们必须通关,否则就封号三年,于是这些人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