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的几位歌星,也都纷纷注意到了这首歌。

       给了极高的评价。更是再次涌进一批被《千里之外》吸粉的新人,

       对于这样的要求,顾霜下自然是不会拒绝,播放电脑上保存着的《千里之外》伴奏,轻声而唱。

       时间匆匆,在歌曲弹唱与弹幕互动中,日光偏斜。

       将电脑关闭,下了播的顾霜下伸了伸懒腰,从自己的办公室中走出。

       此时,开始在电脑上操作,打算剪辑出一些优秀的片段,以便晚上发布剪音。

       自从加入平淮工作室,她原先的剪音号更新内容,就彻底从歌手演唱会剪辑,

       虽然一开始因此掉了不少粉。

       但十天的时间,也是吸引了些新的顾霜下粉丝,加加减减,账号的粉丝数量和视频点赞量,竟也和之前差不多。

       “哥,干什么呢?”

       走出办公室,顾霜下蹦跳着来到哥哥面前。

       顾潮平租用的这套工作室,有三个独立的办公室,处于工作室最右侧,占据着整体面积的三分之一。

       其余的三分之二空间,则是空出一个前台和两套桌椅谈事情的位子。

       在桌椅的后面,便是两套电脑桌,方云生和郑嘉筠平时便是在这里办公。

       而此时,顾潮平正是坐在椅子上,泡了杯茶,时不时敲击着自己带来的笔记本键盘。

       “最近不去练车了,等考科目二科目三前一天再去练练车,找找手感,这几天我打算写点东西,你平时看看,也可以做一个积累。”

       顾潮平回道,敲着键盘的手却没有停下来。

       这个世界的历史车轮,在明朝末年拐了个弯。

       娱乐圈与前世大不相同。

       同理,文学圈也是。

       明末到现代的一系列经典作品,在这一世了无踪迹。

       只是,重活一世,从成为植物人的第一天起,顾潮平就没有在这个世界出名的想法。

       他留在妹妹的身边,写歌,拍摄mv,努力做大工作室,本身也只是想为妹妹铺路,打名气。

       并没有想过自身。

       所以,虽然很早一段时间,系统商城里就开出了明末到前世现代的经典作品。

       但他一直没有选择用情绪值购买。

       直到最近一段日子,每天也有了稍多的空闲时间。

       他才决定抽空将这些作品全部写下来,也不打算找人出版什么的,就单纯当做日记,写给妹妹看。

       一来可以给妹妹作为平时消遣。

       二来嘛,自己妹妹走的这条路虽然说是娱乐至上,但若是能在保持娱乐的同时,兼顾着文学,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趁着还只有十八岁,趁着记忆力尚好。

       多看些经典之书,总归是好事。

       “写什么啊。”

       听着哥哥的话,顾霜下眼睛一亮,微微蹲下身子,朝着电脑屏幕看去。

       哥哥的话语虽然轻松,但这轻松中自是带着几番郑重。

       所以,从一开始,

       她猜想着,这次哥哥写的内容,应该和音乐的演唱或者创作有关。

       没想到,她这一低身,第一眼看到的。

       看到的不是段子,也不是音乐相关。

       而是一个她曾经在教科书上看到过无数次的人名:

       “苏东坡。”

       只见得哥哥顾潮平手速极快,文档上迅速出现一行字。

       “在苏东坡兄弟年二十岁左右,已经准备好去赶考之时,不可避免的事,婚姻问题也就来临了……”

       边打着字,顾潮平边对着一旁不解的妹妹道:

       “我现在在写的,我将其暂定名为《苏东坡传》。看书名就知道内容讲什么了,这本书我打算分四卷来写,第一卷童年与青年,第二卷壮年,第三卷老练,第四卷流放岁月。”

       “现在就已经快写完第一卷了,到时候我发给你,你抽空可都要仔细看。”

       《苏东坡传》,前世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

       作者为民国大师林语堂。

       关于林语堂,前世也没怎么读过书的顾潮平自然了解不多。不过,他倒是清晰的记得林语堂的一次演讲。

       那一次,林语堂应哥伦比亚大学之请去讲中国文化。他从衣食住行谈起,一直讲到文学、哲学,大赞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美妙绝伦。

       在座的都是年轻气盛的美国青年,见林滔滔不绝地称赞中国之好,一位女生忍不住问道:“林博士,您好像是说,什么东西都是你们中国的好,难道我们美国没有一样东西比得上中国吗?”

       林微笑着回答:“有的,你们美国的抽水马桶比中国的好。”

       这个回答,颇合顾潮平心意。

       所以,在看到自己系统商城里的一系列经典文学作品后,他第一个选择的,便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嗯。”

       顾霜下点了点头,只不过眼眸中没有了之前的亮光。音乐才是她的爱好,哥哥写的这《苏东坡传》,她实在是兴致乏乏。

       像是听出了妹妹语气中的平淡,顾潮平笑着摇了摇头,也没多说什么。

       在做下写这些作品的决定后,顾潮平就预料到了妹妹可能并不会很感兴趣这一点。

       但是,一个人的目光,是要放长远的。

       自己妹妹成明星后,必定不会像现在一样,讲着固定的段子,唱着固定的歌曲,和固定的粉丝进行互动。

       她会上各类的综艺节目,会被各种各样的记者采访。

       那时,考验的就是急智,就是积累。

       而在顾潮平看来,急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积累产生的质变。

       因此,这些经典文学,他会一本本写,也会让这小妮子,一点点看。

       不看,自己就当做晚间故事一样讲给她听。

       还怕治不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