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青的第四专,第三波主打歌《霍元甲》上线即爆发大量热度。

       并且这个量大得有点...

       出乎意料。

       有媒体说,是因为洗脑的旋律,加穿插的京腔,造就了完美融合的一首曲子。

       有媒体说,是因为精心制作的MV——如果看的时候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是按照电影里的霍元甲一生的轨迹来拍摄的。

       也有媒体解读说,是因为《霍元甲》里面的侠义,激活起了热血。

       这些结合起来...

       除了昨天的“武力后面的,真正看重的是德行”外,今天还被人分析出《霍元甲》暗含着的是,国人对于德行与武力之间的认知逻辑。

       是的,这点咋一看很奇怪。

       这俩之间的逻辑?秀才和兵有什么逻辑?

       其实不然,或许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因为儒家的缘故,所以中国人性情温和,与人为善,巴拉巴拉,德行肯定是最基本的。

       而武力是“兼修”,本身大家就是和平友善。

       但实际上,也有一种说法是:

       我,拆开就是手+戈。

       手里拿着兵器的,才是我。这样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里南征北战...

       怎么会不崇尚武力?

       于是这刚柔并进的文化,在霍元甲的剧情里配合着刚柔并济的唱法,《霍元甲》本身就是恰到好处地贴合了国人的文化特点,直接起飞。

       加之这还是三波主打曲里,最偏流行且能唱出感觉来的唱法...

       配合着专辑上线,自然爆了。

       好吧,多少人有多少个哈姆雷特,大家挖掘出的解读也相当有看点。于是,自然还有更多媒体靠着这些解读赚热点——不过要快,因为搞这个分析的,可不只是媒体...

       ...

       午后,办公室。

       屋子里暖气很足,有点催人入眠。

       开窗透风后,再播放《霍元甲》这首歌曲,屋子里每个人都不自觉来了精神。

       贾坤继续喝了一口水,噼里啪啦地开始打字——事实上,从叶青新专辑发布之后,他边听,就已经边开始打字了。

       各种分析歌曲,解读内涵,寻找细节...

       这辛辛苦苦地一通下来,点击发送:

       却发现神通广大的网友,这个分析一点,那个分析一点,已经基本上把这些点分析了个遍。

       所以自己收获的点击寥寥。

       “...什么鬼啊?”

       好吧,其实也不是第一次了。

       现在的时代,媒体早就已经不是权威,普通人也有自己在网上的发言权,说得好自然有人关注。所以这个一点灵感,那个一点灵感,拼凑出的评论区...

       贾坤自己看了都想抄。

       所以再看看这张专辑:

       1.“夜的第七章”

       2.“千里之外”

       3.“霍元甲”

       4.“懦夫”

       5.“三年二班”

       6.“你听得到”

       7.“同一种调调”

       8.“她的睫毛”

       9.“双刀”

       10.“爱情悬崖”

       以及惊喜出现的加量不加价,晚上8点,还会解锁两首歌曲:

       11.“??”

       12.“????”

       “哇塞,绝对是拼了啊?”当时贾坤拿到这张专辑的时候就感叹。

       因为叶青以前几张都是雷打不动的10首。

       结果这次居然额外附加了两首,真正说明他真的很重视这一次工作室独立出去后,首张专辑,用到了这种保险手段来保证高关注。

       所以今天的热潮...

       比以前发专辑的时候来得还要高。

       但回到现在,看着未达预期的点赞。反正贾坤是知道,自己输了。

       只能等晚上再来一波。

       可是从现在到晚上,还有这么长的时间。放着叶青热度这么高的时段,不去做点什么,又有点不甘心,做点什么好呢...

       他开始咬笔头。

       按理说,叶青这张专辑现在已经基本上被网友们给分析了好多,自己相对于写东西,还是更擅长收集...

       “诶,对了?收集数据!”

       贾坤顿时来了精神:

       叶青昨天才离开天河娱乐,整理他之前的战绩,也算是一种值得关注的事情吧?

       只是这种东西,一般用于新专辑不达预期,开始下降的歌手来回顾过去辉煌。叶青新作品新故事不断,一时间写这些的居然不多,更多的关注在他的新专辑上...

       贾坤再仔细一想:

       而且有一个方面,国内媒体其实这段时间没怎么写,但最近也是在国外蛮有热度。

       “可以可以,赶快写!”

       他立刻回身坐下,又喝了口水。

       认真做事的时候,其实时间过得蛮快的。还是拿学习举例,如果认真做题、且没有特别大问题的时候,会发现时间也没那么难熬。

       “小贾,写得怎么样了?”

       好一会,老大才过来看他。

       “差不多了,老大你看看。”

       老大凑过来扫了几眼,眼睛就是一亮:

       贾坤竟然另辟蹊径地,全方位整体地整理了一下叶青的经历。尤其是关于国外的方面,可以反过来另辟蹊径,映衬新专辑...

       ...

       中午12点晚上8点间,新闻不断轰炸出炉。

       “据介绍,叶青此次MV的武打动作和一些舞蹈的设计,都是源自号称“第一武指”的袁和平。而八爷也是此前担任06年动作片《霍元甲》的动作指导,并凭借该片获得第2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动作设计。

       记者来电后,袁和平对此事也明确表示,叶青是个非常不错的年轻艺人。

       而面对记者的‘叶青是否有机会在将来与八爷合作武打戏’时,袁和平则大方回应:当时两人在交流时就聊得相当愉快,并表示如果可能的话,当然非常愿意和这样一位后起之秀合作。”

       进而,叶青方面的回应报道也很快出炉:

       “对于袁和平惊喜指导《霍元甲》武术动作的事情,叶青团队并未事先告知。

       对此,工作室回应称是想带给观众更多惊喜,因为这也是叶青第一次自导自演MV,希望给大家一种全新的观感。

       而据记者了解,叶青此次拍摄MV,并非突然之举。无论是早期的《龙卷风》还是不久前的《夜的第七章》,叶青都有在各方面进行参与。

       进而在他与影视行业巨头天河娱乐解约后,就首次担当执导大任,看得出完成地相当不错。并且无论是从销量上,还是作品质量上来讲,此次新专辑都足以称得上十分成功。”

       聊到了这个,新闻报道的面自然更广。

       这种类型的新闻是最多的,基本上都围绕着《叶青2.0》来继续分析。

       但也就是这时,有人又进一步聊到了整体部分,从整体视角来看叶青的过往。

       是一个叫“贾坤”的小编写的:

       “此次《叶青2.0》上线,再破自己在年初时创下的专辑销售记录,截止记者发稿时间下午4点34分,专辑销量已经突破3亿。

       这个成绩不仅在国内非常优异,更是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也毫无疑问地,这将是叶青在去年被《马戏之王》的同名专辑夺走权威榜单IFPI全球专辑销量冠军后,再度对全球年榜发起的一次有力冲击。

       并且今年他的另一张新专辑,《叶的第三张》也依旧是年榜前三有力冲击者。

       是的,你没有看错,是全球专辑销量。

       这也并不是叶青第一次杀入该体系排行榜,18年,叶青的《blindinglights》就在全球单曲榜中位列第2的位置,仅次于流媒体大爆的《Havana》,这也让人一度怀疑《blindinglights》未夺冠是否是因为billboard的公正性。

       对此,billboard官网在不久前做出回应,宣称该歌曲是因为长时间的热度,最终收获好看的总榜成绩。

       因为在榜时间长,《blindinglights》收获了Billboard单曲年终榜Top100第三的成绩。并且更有趣的是,这首单曲在今年依旧长期在榜,中间因为一些计算规则,经历过短暂出榜但是,很快又恢复。

       更有由新人非裔歌手与知名老牌白人乡村歌手,合作的翻唱版本《oldtownroad》夺冠,并且保持高达十余周,带动叶青原版重返billboard榜单,最高达第九名...”

       ...

       贾坤的报道,无疑又是带火了一阵节奏:

       这其实也算是从另一个视角看新专辑。

       不过出乎贾坤预料的是——大家对英文单曲的关注度,没有对中文专辑国际排行榜的关注度高。大家反正各种惊讶于:

       叶青专辑,仅仅凭借在国内市场取得的成绩,竟然可以在国际上也名列前茅?

       嗨,怎么说呢...

       国内可是有十四亿人啊,只要这个市场发达起来,潜力有多大?

       《战狼2》能有56.8亿人民币,有人觉得是偶然,是天时地利;那《你好李焕英》前五十多亿,可都是靠的国内春节市场,同期还有《唐探3》票房也不低呢。

       所以国内市场真的发掘出来的话...

       能不厉害么?

       不过也有人问了:“诶,不对啊,这些年音乐市场好像也没有发展到电影市场那么厉害,不能类比吧...”

       确实音乐方面,其实整个行业确实没有电影市场那么的发达。

       但是叶青占了现在市场的大头:

       随着网友们逐步分析,人们赫然发现,叶青在音乐市场上的地位,就像是电影市场里的大热电影,甚至还不是一部,可能还是两三部。

       至少销量这块,当之无愧的重心。

       当然都聊到这了,自然也少不了一波评论:

       “下午1点,著名音乐人王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叶青的存在吸走了绝大多数对华语乐坛的关注度,不知道这是否会是一件好事,因为这可能和他带给华语乐坛的关注度,功过相抵。

       而且他这张专辑除了主打歌曲之外,只有《她的睫毛》比较有大的突破,所以每次都在增长的专辑销售额...

       真的能匹配得上吗?”

       但也立马有知名评论人张申格表示:“每次叶青发新专辑,都会有这种老生常谈出现。”

       他认为叶青的存在,

       绝对是拉高国内上限的存在。

       而叶青的音乐无论是放眼国际,还是立足国内,都是能增光添彩的部分。

       张申格表示,即使叶青吸走了大部分的目光,那也是叶青应得的。叶青带来的其实远不止关注度,而是标准线的上升,是新风格的发掘,是对音乐人的竞争。

       不去斥责那些因为差距,放弃努力继续赚快钱的人,反倒来斥责叶青少许的毛病,只能借用如下的片段回应...”

       说着,《让子弹飞》出场,台词随便一改:“他音乐差吗?

       很差

       我音乐差吗?

       不错

       你讨厌听他的歌吗?

       是

       讨厌听我的歌吗?

       不是

       那你不拿键盘挑剔他,你拿键盘挑剔我?

       因为你是好歌手!

       什么?这是什么狗屁道理?好歌手就得让人挑三拣四?”

       ...

       11月4日上场的这张专辑,从一发行的《霍元甲》火爆,到中途有人开始总结关心他的“天河娱乐阶段做了什么事”,又到“叶青是不是也要改名叶半壁”,再到例行的“叶青新专辑不如上一张,销量还这么好”,以及很快“平反”...

       都快形成规律了。

       媒体也有意推波助澜:

       因为只有有争议,才有更多的流量嘛。

       只是从12点开始,到8点之前,这些东西来得快,去得也快。

       很快,众人就把关注点继续放在这时候上线的新歌。

       “这波上线之后,肯定还会有人心动购买。”

       办公室里,贾坤肯定道。

       这种感觉,就好像买东西这次还额外送了点添头,就有平常不买,或者不在这家买的人...

       动了点心思。

       “是啊。”老大也点头,不过还是道:“但是送的歌,会不会不太好?”

       “这个,不大可能吧?”

       贾坤皱了皱眉:“如果送的东西不够好,其实可能反倒还会形成一个反效果。”

       买十斤米送三根棒棒糖,好棒!

       买十斤米送周淑怡陪玩,我去!自己人,别开枪...

       “不管了,听了就是了。我听这个,你听那个。”老大分配任务。

       于是他点击播放:

       11.“断了的弦”

       “我突然释怀的笑,笑声盘旋半山腰

       随风在飘摇啊摇,来到你的面前绕”

       贾坤也点击播放:

       12.“轨迹”

       “我会发着呆,然后忘记你

       接着紧紧闭上眼...”

       两人相视一眼:

       特娘的,这音乐市场的大头,不让叶青拿,让谁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