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下一夜寒风,早春点缀白露,那上乾府城的大门终于缓缓打开,来往行客出入,数十位官兵把守。

       李开花与刘经腹二人欲要入城,却与守城卒起了口角。

       原本几两碎银便可出入的上乾府这几日加了规矩,凡入城者需要官凭路引,否则一律不准入城。

       “老哥,可否通融一下?”刘经腹又加了几两银子,作笑脸相陪求个方便。

       “你长得可是猪耳?官凭路引乃是朝廷年前颁发的规矩,上乾州除了寒川城之外各集镇都发了凭信。且上头有严令,灾民一律不准入城以免寻衅滋事,快滚吧!”守城卒态度十分嚣张,狠狠地推了一把李开花。

       “你这厮怎么动手打人?还有没有王法了?”

       刘经腹见李开花被推瞬时间火冒三丈,口不择言的大骂起来。

       “哟!将他们围起来!我看尔等就想闹事吧!打!给我狠狠的打!”

       守城卒这几日见的泼皮多了,手底下自然也不会留情,只要听见灾民二字便失了判断。

       “官爷,我这兄弟脾气直,还望官爷恕罪,我等这便就离去。”

       李开花也没想到事态会恶化成这般,连忙陪了几句不是,又将手中的银两奉上。

       守城卒接过银两,用手掂了掂脸上依旧挂着嘲弄的笑容道:“本大爷银子要,人也要打,你们这种刁民不打服了便是祸根。来人!打!”

       李开花眼看道理说不通,已经准备好随时还击。

       只见那白蜡头的长枪杆就要落在李开花的肩头,一个白暂的手臂挡在了李开花面前。

       “嘣!”

       长枪杆儿狠狠地落在手臂之上,片刻间白暂的手臂上多了一道通红的伤痕。

       “阿弥陀佛!施主莫要动手!”

       一件白色佛袍,一双编织草鞋,胸前一串旧佛珠,好一位俊俏的小和尚。

       守城卒此时已经没有了刚才的威风,双膝迅速跪地,不停的磕着响头,很快血液已经染红了整个面部。

       “绝情禅师恕罪!绝情禅师怒罪!”

       “施主莫要伤身!”

       绝情因为右臂的麻木疼痛,光亮的额头上已经产生了细汗,但语气依旧温和,轻轻扶起守城卒。

       “你就是绝情禅师!”

       李开花此时也有些惊讶,想不到这俊朗的小和尚就是大名鼎鼎的绝情禅师。

       这位禅师在上乾州甚至整个燕国都是顶尖的名宿,十七年纪徒步跃江国入燕国,在蓟都玉佛寺与老住持讨论佛学,二人坐枯禅,念心经达一月之久,最后老住持立地坐化,飞升极乐。燕国皇帝欲拜绝情为国师,但禅师已出了蓟都落架于上乾府城外的一座小山。燕国皇帝无奈之下封此山为绝情山,绝情禅师至此便留在了燕国。

       关于这小和尚的传说多不胜数,有盈月不进一粒米食,或徒步苦行千里,但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与上乾州姚大节度使之间说不明道不清的关系,甚至有人风传是龙阳之好,断袖之癖。

       “正是小僧!施主有何见教?”

       绝情出生于南国,受教于佛学大家,一手相面之术运用十分精通,但禅师立于李开花观了再观,也看不透李开花的面相,这着实是个有趣之事。

       “指教不敢,李某听闻禅师与姚大节度使关系非同一般,可有此事?”

       李开花正发愁如何与姚冶之见面,如今看来铺桥搭路已有了门道。

       “大胆!你这刁民竟敢妄议节度使大人!来人啦!宰了这刁民!”

       在上乾府城什么事情都敢拿来议论,唯有此事是禁忌,但凡有半点风声,节度使大人都会以雷霆之势镇压,久而久之让人越发的忌惮。

       “却也相熟!施主欲托何事?”

       绝情这三年来经常出入节度使府,自然也有人求到他的门前,这等人情世故见怪不怪。

       “无事!李某听闻绝情山景色绝佳,不知禅师可否带李某一观?”李开花笑问道。

       “山川水景一直便在,李施主要观自然去得,小僧可备薄茶一杯,蒲团一双。”

       绝情禅师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如此有意思之人,师父常言,最好的修行就是行万里路,见万种人。

       “那便多谢了!麻儿,将书信交予这位官爷。”

       刘经腹从怀中掏出一封烂巴巴的信纸交给守城卒,守城卒看了一眼绝情禅师,久久不敢接过书信。

       “禅师!请!”李开花指着书信说道。

       绝情禅师摇头一笑对守城卒说道:“这位施主麻烦告知姚施主!”

       “是,禅师。”守城卒恭敬地说道。

       三人便离开了上乾府城,向郊外的小山走去。

       “李施主,小僧还是要问一句书信可害人?”

       “不知!”

       “那可救人?”

       “当然,可活两百多条性命!”

       “阿弥陀佛!大善也!”

       ……………………………………………………

       上乾城,节度使府,前院。

       马鞭一次次狠狠地抽打在守城卒的身上,不一会儿这小卒已经皮开肉绽,疼的满地乱爬。

       “本官打死你!本官打死你!”

       姚冶之气喘吁吁的站在小卒身旁,满头的大汗可见下手之重。

       “信怎么说?”

       “这两个贼人说是有沐青山的把柄,作价两千金与大人交易!”老管家小心翼翼的说道。

       “这等狡猾之徒,怎么能留在禅师身旁!来人,点齐五千精锐,本官要将这两个贼人碎尸万段,一解心头之愤。”

       姚冶之明显已经被怒火冲昏了头脑,大踏步地走向府门。

       这短短的数十步,姚冶之心情已经平复下来,直到最后停在门前。

       “嗯!去府库中准备两千金!通知尤行武与本官一同前往,若是这两个贼厮敢骗本官,本官定要诛他满门!另外通知膳房准备一些素糕,莫要放糖汁!”

       “是,大人!”…………………………

       绝情山就在上乾府近郊,自古道而上,山崖边修建了几所木屋,正是绝情清修之地。

       “二位施主请随意!小僧这便去沏茶!”

       绝情将身上背着沉重包裹随意放在桌面上,转身去后院劈柴烧水。

       李开花坐在佛堂内看着周围简单的陈设,知道小和尚过的十分清苦。

       刘经腹则一直好奇小和尚背的到底是何物?如今有了机会,正好打开一观。

       “哇!原来这和尚是个富家户!”

       刘经腹看着包裹中绿色圆宝石串成的佛珠与金丝锦衣袈裟不由得感叹道。

       “麻儿!莫要乱动他人东西!这小和尚可是大有名声,不可得罪。”

       李开花将包裹封好放回原处,此时绝情也端着二杯茶水走入佛堂。

       “二位施主请用茶!”

       绝情将茶水递到二人面前,盘坐在蒲团上开始默念经文。

       李开花听着禅师诵经感觉身体多日的困乏减轻了不少,甚至有些暖洋睡意。再观刘经腹已经趴在桌上酣畅大睡。

       “禅师!好手段。”李开花用了两次螭龙剑,意志也变得坚定不少,可以抵御住绝情的经文。

       “佛经便是佛经,只是听的乏味罢了。”绝情微笑道。

       “这等手段禅师从何处学来?”李开花可不觉得这是单纯的经文,这更像是某种力量。

       “从山川河流,人心之间学来!”绝情禅师答道。

       “禅师每日就做这些事情?”

       “不止,还有劈柴挑水,洗衣煮饭,样样都是功课,样样都是学问。”

       “这般周而复始岂不枯燥?”

       “十分枯燥,而且无聊,无论是佛经还是生活,小僧也在尽力去做。”

       “为何这般说?”

       “小僧做的也是纲常伦理,在世人眼中和尚便是这般。犹如帝王每日要批阅奏章,等同老汉每日要下地耕田。”

       “禅师说的这些,李某哪里懂得?”

       “不,李施主懂得,只是施主不愿去寻,不愿意去找罢了!”

       “你在教化我?”

       “不曾,只是平常的交谈,也似老友交心。”

       “这般说来,小和尚已经大彻大悟。”

       “出家人不打诳语,贫僧懂得一些,也有一些不懂!比如男女之情贫僧悟不透,总觉得差一点。”

       “小和尚思春了?”

       “对!贫僧思春了,师父说过没有思春的和尚不是好和尚!”

       “咦!你这师父可是教坏徒弟!”

       “不曾!是小僧求着师父教我佛法,若不是师父只有一位女儿,也不会将佛学传入我手。”

       “什么?老和尚竟然生儿育女?”

       “李施主何出此言,如果不经历如何看破,没有浮云遮望眼,哪见山中真景色?”

       “哈哈哈!有意思!你这师父也有意思。”

       “有时也无聊的紧,只会说些佛法谛语,贫僧刚听的时候也常常睡着,挨了不少毒打。”

       “那你这就是坑蒙拐骗,没有真本事喽!”

       “施主说是便是,都是些摸不到够不着的虚名,有也罢无也好。”

       “就凭你这小和尚是如何说的赢蓟都玉佛寺的老住持?”

       “怎么算赢?怎么算输?老住持本来身体不佳,若不是后辈徒孙生了争强好胜之心怎会把他置于火上!当时要不是小僧去那寺中偷些米食,老住持只怕也撑不了一个月!留下的佛法精湛只不过是后人吹嘘的资本罢了!说不了输赢。”

       “这句李某听懂了,有了大树才好乘凉!”

       “善哉,善哉!李施主已经悟了佛法的真谛!小生不善言谈,就与你讲个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