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铭眼冒精光,内心激动的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

       只见禽铭拱手道:“将香茗推及全国!君上...此话当真?”

       秦王政袖袍一甩道:“君无戏言!”

       禽铭扑通跪在地上,连忙道谢。

       将香茗推及全国,那巴郡的收成至少能提高三成。

       香茗不仅可以解渴,而且还用巨大的医学价值。

       能为大秦锦上添花,还能与中原交流,逐步消除异族之间的隔阂。

       香茗的推广能使大秦国安民乐。岂不美哉?

       秦王政便下令道:“禽铭!”

       “臣在!”

       “即日起,你为巴郡郡丞,负责将家乡的香茗推及全国,惠及百姓!”

       “诺!”

       禽铭激动的眼角泛起一行泪水。

       来大秦数日,始终都是客卿。

       这一职位,可有可无。

       只能议政,并无实权。

       现在...

       他竟直接当上一郡的二把手。

       禽铭激动的不行,发誓保证圆满完成任务。

       秦王政松了口气。

       小稚奴带来香茗时,本以为只有一星半点。

       还想着节省一些。

       没曾想如此有价值的香茗,就在大秦境内盛产!

       若是没有小稚奴,秦王政也不会发现一小片香茗,竟有如此丰厚的价值。

       更不会将香茗从边陲一隅,推广至广袤的中原地区。

       小稚奴的确是孤王的福祉呀!

       .....

       数日后。

       巴郡的巴人们纷纷接到朝廷的密报。

       一听到要将稀世珍宝送往关中,一些老人纷纷拒绝。

       香茗毕竟被奉为无价之宝,怎们会拱手让于别人?

       甚至巴人的族长还拒绝道:“香茗乃是巴族廪君留给我们的珍宝,代代相传,直至我们这一代,香茗更是珍贵无比,怎能将祖宗的东西拱手让给他人?”

       禽铭一听这话,感觉族长在内涵他欺师灭祖。

       但他并没有生气。

       毕竟,若是将香茗运送至中原,就如同割下一块心头肉一般。

       巴人自然不愿意。

       但禽铭不同,他游离大秦,见到的宝物数不胜数。

       禽铭知道,只有将家乡的香茗推及全国,才能是封闭的村庄走出大山,才能是家乡的特产名扬万里。

       带来的收益比自给自足要强的多!

       禽铭强忍着怒火,对着族人解释道:“君上喜欢礼尚往来,并非生夺硬抢!”

       “将我们的香茗送往关中地区,惠及百姓,而君上也会用关中的丝帛、青铜器与我们进行交换!”

       说罢,禽铭命人呈上丝帛。

       巴人都不知道丝帛。

       只是看着颜色,比自己身上穿的虎皮鲜艳多了。

       在禽铭的应允下,巴人上前去触摸丝帛。

       一名身穿虎皮的巴人直接惊呼道:“这丝帛,竟如此丝滑!”

       若是将丝帛做成衣服,冬天岂不是不怕冷了!

       至于青铜器。

       比自己用的陶碗坚硬多了。

       掉在地上也摔不碎。

       巴人纷纷眼红,愿意那香茗跟中原交换。

       这些巴人,在封闭的世界习惯了,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么丰富多彩。

       今日见到丝帛和青铜器,他们纷纷惊掉下巴,不惜用香茗阅换。

       禽铭淡淡一笑,说服族人,就成功了一大半了。

       于是,禽铭起草檄文,和远在咸阳的秦王政汇报成果。

       ......

       章台宫。

       秦王政在宫中看书。

       小稚奴一直陪在身边,从未离开。

       秦王政看书看累了,便活动活动脖子,和小稚奴玩耍玩耍。

       突然。

       一人传来消息。

       禽铭已经成功说服巴人,现在巴郡特产的香茗正在运往咸阳地区。

       这让秦王政原本挂在嘴角的笑容逐渐放大,竟哈哈大笑起来。

       笑完后,秦王政也不忘看向小稚奴。

       若是没有小稚奴...

       香茗也许还在巴郡。

       关中地区的百姓甚至还不知道!

       小稚奴,又帮了孤王一个大忙呀。

       从小稚奴跋山涉水,传递给秦王政嫪毐反叛的消息开始,小稚奴便一步步的给秦王政带来福祉。

       曲辕犁的推广,使得关中地区的播种效率提高数倍,秦王政为此还扩充了粮草。

       现在,小稚奴有提醒秦王政,香茗是具有医学价值的良药,平日品尝还能提神醒脑,提高工作效率。

       这让秦王政越发觉得小稚奴是神兽。

       总是能给秦王政带来接连不断的惊喜。

       比起宫中百官阿谀奉承的夸奖,小稚奴来到的福祉总是那么实惠。

       这让秦王政也开始好奇起来。

       下次,小稚奴又要给孤王带来怎样的神器那?

       秦王政回过神来,看向面前的喜报。

       禽铭果然没有辜负孤王的信任。

       既然禽铭已经成功,秦王政便开始将香茗推广。

       不过...

       在全国推广却是不太现实。

       处于抵触心理,秦人也不太喜欢巴人的物品,甚至觉得香茗是野蛮之物,渐渐疏远。

       于是,秦王政便开始用刚刚运往京城的第一波香茗,在咸阳实验。

       除此之外,秦王政还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

       咸阳城,商业区。

       这里人声鼎沸,人来人往。

       中央竖着一块巨大的木桩,木桩顶部挂着一旗帜。

       旗帜生,则贸易开始,反之,贸易结束。

       起止时间大致为朝食后,晚饭前。

       一名身穿丝帛衣服的商人推着车舆,吆喝道:“香茗嘞!”

       来往的百姓们纷纷好奇,围在一起,七嘴八舌的讨论着香茗。

       见众人围观,商人敲了敲木牍,自我介绍道:“在下张三,是汉中郡南郑县人。”

       随后,张三将车舆上的木头打开,里面的香茗展现在众人眼前。

       张三介绍道:“这是盛产于巴郡地区的香茗!”

       众人好奇,甚至有人直接伸手,干吃香茗。

       “真苦!”来往百姓品尝后,觉得有些苦涩,脸色异常难堪。

       张三开怀大笑道:“非也!香茗要用水泡着喝!”

       随后,张三命令旁边的李四端着陶碗出来。

       在大庭广众下,亲自冲泡茶叶。

       “这种香茗啊!入口苦涩,但在舌尖回荡后,有些许甜味,有苦尽甘来之意!”张三乐呵呵的解释道。

       众人小抿一口后,觉得苦涩,但放在口中后,又有种甜丝丝的感觉。

       果然是苦尽甘来啊...

       看着众人津津乐道的品尝着香茗,张三补充道:“我听说前几日,当今君上还亲自品尝过!”

       “什么?”

       “君上尝过!”

       “我要买!我要买!”

       众人一听秦王政尝过,纷纷觉得是无价之宝,然后争先恐后的购买。

       一炷香的时间。

       香茗被抢购一空,商人的口袋鼓鼓囊囊,里面装满了秦半斤。

       张三和李四赚的盆满不满,美滋滋的离开了商业区。

       可又有谁知道张三和李四,分别是便是秦王秦王政和中郎将蒙武乔装打扮的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