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三字经又曰:玉不琢,不成器。

       …… ……

       北大教授郑也夫先生在“中国学者的作品为何那么无趣”中说到:

       第三,文章是改出来的。

       在座的有二年级的同学,你们上大学后也写过一些文章了。交上去的文章你改过几遍?你读过我的文章没有?

       费孝通和潘光旦我望尘莫及,但我觉得今天中国社会学界的同仁,文字比我强的,我没看出有多少位。

       我写文章一般要改五遍,包括写小文章。

       你应该知道沈从文先生的《边城》吧。

       《边城》是他文学创作的巅峰。

       沈从文的一个表侄叫黄永玉,大画家,博学多才。

       黄永玉问沈从文,《边城》您改过多少遍?

       沈说:100多遍吧。

       你有文章改过10遍吗?你凭什么能把文章写好?你是天才?

       世上真有天才,王勃,周树人、周作人兄弟,潘光旦,但你不是,我也不是。

       我们的文章,要靠改出来。文字能力在修改的过程中提升。

       要是每次都改五遍的话,一年以后,你出手就是你当初二稿的水准。再过一年,你出手就是你当初三稿的水准。

       你的手眼都提升了。这是经验之谈。以我为例,以沈从文为例,希望这些话能进入你心中。

       多改文章。这个路越早走越好。越晚越不好办。

       ……       ……

       将闲暇时的一些思想感悟与朋友们一起分享,疏忽之时,难免会出现许多错漏、错字,以及语句不通之处,欢迎留言批评指正,以进步提升,谢谢亲爱的读者朋友们!!

       最后敬告:

       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喜欢,最好不要去看盗版。

       主要是因为盗版是先前的草稿,有点凌乱,错别字也多。

       的正版是精修之后的成果,可读性似乎要更好一些。

       噗……

       笔者:醉卧听清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