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恒是万万没有想到。

       自己的一句情绪之言,竟然能引得四人这么愤慨。

       但他若是知道四人的真实身份。

       恐怕就不会这么意外了。

       帝辛所处的环境,正是奴隶制最鼎盛的时候,各个部落国家交战,抢夺对方的人口是最正常不过的事。

       掳掠来的人口并不会成为臣民。

       而是奴隶!!!

       商虽然强大,但境内臣民还是经常会被四周蛮夷掳掠。

       人口为国家之本。

       帝辛可以说是恨死了这些蛮夷。

       ......

       胡亥则更多的是骨子里的厌恶。

       秦国自成立,就一直与西边的戎人进行惨烈的厮杀,两个部族无论是民族性还是文化都格格不入,势同水火。

       数百年的拉锯厮杀。

       早已经让两个部落的仇恨深入骨髓。

       直到秦文公时秦国才算是彻底打败西戎,但经久的厮杀,早已经让秦人对蛮夷部群充满了敌意和戒心。

       胡亥虽没有经历过。

       但自幼在始皇的耳提面命下,也是将这股敌意继承了下来。

       尤其。

       北边还有匈奴时常扰关!

       让他对这不识教化的蛮夷更加厌恶!

       ......

       杨广是从战乱中杀出来的。

       他亲身经历过数次突厥南下,这些蛮夷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伏尸上万,血流漂橹,当真是人间惨状。

       尤其是再靠前的五胡乱华。

       更是惨烈。

       那是真正的人间炼狱!

       即便是现在有人提起,依旧能让小儿啼哭。

       这是华夏之怆!

       隋朝是从无数尸骸上建立的。

       任何一位有良知的帝王,都不能容忍那样的人间惨剧再发生。

       所以......

       当高句丽开始向外扩张时,隋文帝开始了讨伐。

       杨广继位后,也紧随着征伐。

       ......

       朱由检则更加纯粹。

       他们朱家的天下就是从蒙元手里抢过来的。

       当时灭元的口号更是振奋人心。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拯救生民于水火。

       明朝是从蛮夷尸骨上建立的!

       所以,朱家对蛮夷有着格外的敌意和警惕。

       然而。

       后金的强势崛起,让朱由检如坐针毡。

       但今时不同往日。

       明朝的实力早已不负当年,也无力组织大军北伐,甚至连自保都成问题,即便朱由检努力的执政,也难挽大明颓势。

       ......

       但四人对蛮夷的态度,却是出奇的一致和坚定。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必诛!!!

       望着整齐划一的坚定回复。

       方恒倒是一愣。

       “......”

       “那个不好意思,刚才说的激动了。”

       隋广:

       “非也非也......”

       “你的话语当真是铮铮直言。”

       商辛:

       “你没说错。”

       “是我们对蛮夷太仁慈了!”

       赢亥:

       “蛮夷该杀!”

       “敢觊觎我华夏大地的,都该死!”

       闵由检:

       “此生心愿,愿重现英雄壮志!”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方恒顺着说下去:

       “杨广这次出征,其实同样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但若我是杨广,一定要获得政治上的收获,外加一部分经济上的收获。”

       “我绝不打亏本的仗!”

       隋广:

       “@方恒,我才疏学浅,堪不破其中玄妙。”

       “经济上,我倒是可以猜出一点,但政治上如何获利?高句丽只是一个弹丸小国,除了占领领土,基本没有用处了吧?”

       杨广好奇的求问。

       方恒轻笑一声,从容不迫的打字道:

       “杨广之所以越战越疲,是因为没有给国民一个合理的解释,他为什么要去攻伐高句丽,仅仅是因为蛮夷之害?这不能让人信服。”

       “古语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杨广三征高句丽,两次失败,这已经将百姓对他的耐心消耗殆尽。”

       “而他从始至终都没有给百姓一个许诺,一个解释,他攻打高句丽究竟能给大隋、能给天下百姓带来什么?”

       “天下熙攘皆为利!”

       “没有利益干系,强拧的民心如何不散?”

       杨广沉默。

       向百姓解释?

       这是他从来没有想过的。

       甚至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没有做过。

       而且。

       征伐高句丽能给百姓带来什么?

       杨广在脑海里不断的思考,最后摇了摇头。

       没有!

       对百姓没有任何好处!

       杨广打字。

       “我......想不到好处。”

       “只有战祸和不断混乱的国内局势。”

       方恒淡然一笑,云淡风气的道:

       “所以我说杨广不会打仗,他的战略高度就错了。”

       “这次出征不应该定性为讨伐不臣!”

       “而应该定性为保家卫国!”

       方恒的回复。

       让杨广等人更加迷糊了。

       甚至是完全猜不透,这话的真正含义。

       保家卫国?

       高句丽只是一个弹丸小国。

       虽然有些实力,但终究是不如隋朝。

       这话根本难以服众!

       隋广:

       “高句丽的实力其实并不足以威胁到隋朝,只是其时常骚扰边界,而且多次对强隋不敬,所以才遭到讨伐。”

       方恒也是气乐了。

       大哥,这特么是战争啊!

       你如果是杨广,就这样对百姓讲?

       高句丽就是不骚不痒的骚扰了边境几遍,而且对我们隋朝不敬,所以我要出兵打他?

       虽然华夏是礼仪之邦,但这也太实诚了!

       方恒:

       “兵者,国之大事!”

       “你就给你的军队,百姓说这些?这还怎么提升军队斗志?怎么提升百姓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全靠一腔忠君之志,然后去前线,抛头颅,洒热血?”

       杨广心里不服。

       他感觉。

       方恒在针对自己。

       仿佛他做的一切都是错的。

       而且是错得离谱。

       他没有再开口。

       他倒想看看,方恒会怎么做!

       见隋广没有再发言,方恒也是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

       他是真的不能理解隋广的脑回路。

       上兵伐谋,攻心为上!

       古人都说的这么明白、清楚了,怎么还有人这么迂腐?这么顽固不化?

       他以为自己活在古代吗?

       深吸口气。

       方恒没有再去计较这些。

       他现在只想把自己的计策全部写出来。

       等一切明了,隋广就会知道自己的想法是多么天真,多么幼稚。

       战争要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高的收益。

       因为。

       战争是真的要死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