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道人回首看去,发现始终看不起这突然出现的道人面容。
唯独在藏书楼顶,日日与古籍相伴的老道人,才愕然之后,盯着他一身道袍,想到了什么,回头看向那一柄低沉嗡鸣的剑,似乎发现了什么不敢置信的东西,脸上神色缓缓凝固,呼吸都放轻缓。
那化蛇之影愕然,旋即山下有沉闷声音传出:
“你竟认得我?!”
卫渊笑答道:“自然。”
你家祖上身份证就是我给办的。
这句话他没有说出来。
不过当初大禹治水,化蛇这种跑哪里都发大水的妖怪当然被逮了一大堆,只是这种蛇其实有成为神灵的可能性,当初西昆仑神将也在,大家伙没好意思下筷子,卫渊也不知道吃了会有什么不良反应,也就没记录下来。
化蛇惊愕之后,旋即怒道:
“既知道我族身份,还敢阻拦?!”
“速速将吾放出,否则我总有一日破封而出,到时候以水淹了你这微明宗,叫这方圆千里寸草不生,知道我的厉害!”
卫渊心中感叹一声你若这么搞,可能太古时候的遗憾就能弥补了。
化蛇,水兽,人面豺身,有翼,蛇行,声音如叱呼,招大水,食之……
本来还在猖狂,口出狂言的化蛇不知为何,突地感觉后背一凉。
玄一愕然望向这身穿道袍的道人。
而后和旁边同样懵住的赵义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底看到了相同的看法,都在同时想到了那今日拜访山门的年轻馆主,虎目道人做一道礼,客气道:“不知道这位道友……”
卫渊的声音故意变化,回答道:“先解决此獠再说。”
他看了看这山,道:“看来,往日封印已经有些不够。”
虎目道人苦笑:“我等先前却不知,这是山海异兽。”
在不知道对方本体的情况下,硬生生把这化蛇都给压在山地,卫渊只能感慨当年那天师府道人头真够铁,而且脾气绝对暴躁,把化蛇压了还不够,直接在旁边安家。
你太古异兽怎么样?寿命长那又怎么样?
老子就在旁边,一边生娃一边收徒弟,子子孙孙都看着你。
气不气?气不气?
老子我气死你!
那化蛇还在大放厥词,大骂臭牛鼻子,听到虎目道人所言,更是带着几分洋洋得意,放言道:“封印?哈哈哈,你们且来试试看?有本事你们开法坛?这地方什么都么有,只要你们敢离开此地半步,我便能挣脱封印,要不要试试看?”
众道人皆怒。
卫渊想了想,弯下腰捡了几块石头,道:“那就试一试。”
他想到之前看到的那个法坛和法咒。
一时间心痒。
加之以不能让化蛇逃开,他相信微明宗的底蕴,相信化蛇不可能真的逃出去,所以也有了尝试之心,心中闪过那道藏的记录——
其实很繁琐。
要建立一精舍,方圆一丈,开四门,写北帝真形图於静室之中。
立灯九灯,盏亦七盏,常燃令光明,夜烛室中,立一香,沙坛二,大四寸,中立香炉一口,静水五椀,剑一口,勿令秽触。净室之前,建七元坛,广一丈二尺,高三尺,三层。
这还只是法坛,还要打醮招来护法神将。
他用捡起的几块石头,叠了起来。
不只化蛇,众道人都目瞪口呆,不解其意,那异兽感觉到上方变化,更是放声大笑,极尽嘲讽之能,道:“我倒要看看你这臭牛鼻子能做什么事情!”
卫渊随意摆好,然后站起身。
那虎目道人道:“这位道友,不如……”
卫渊已经踏出第一步,口中道:
“朱鸟陵光,神威内张。山源四镇,鬼兵逃亡。”
虎目道人微怔。
同时牵涉到朱雀,神威,加之以镇字,这显然不是封印加固类型的法决,连化蛇都愣了下,然后卫渊脚步不停,口中咒决不断道出。
当类似于‘龙虎斩罡’,‘揭山镢天’之类的文字不断冒出来的时候,化蛇都觉察出极强的不对劲。
龙虎斩罡?
什么封印,这么凶?!
虎目道人目瞪口呆:“这……”
他忍不住道:“道友,这个咒决你一个人,不开坛做法是不可能……”
这咒决出自于《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
神印品。
一般情况下甚至于是解决兵戈大难所用,需要立七元坛于北门,依时行道,然灯烧香,开坛做法,这即无法坛,也无做法需要的一切仪典,怎么可能……
思绪未起,灼热的气息诞生。
虎目道人面色凝固。
一众道人气氛沉默下来。
下意识看向一步步走仪轨,且许多错误的道人,看向那玩笑似的法坛。
整座山都开始晃动,这山下可是真的有地肺火气,此刻被引动,看到那道人背后气息隐隐晃动,天空之中云雾低垂,仿佛真的有北帝麾下三十万兵将似的,山下地肺真火被引动。
玄一和赵义察觉不对,回过神来,被灼热气浪所逼迫,步步后退。
他们面色微变,看向自家师长,道:“师叔,得要……”
哗啦——
声音未落,就看到那面色威严凶悍,有络腮胡子的中年道士一只手一个夹起章小鱼和林玲儿两个跟来的小道士,两个小道士手脚垂空晃晃悠悠,而道人脚踏禹步,周身仿佛缠绕飞云。
嗖一下已经把两个身强力壮的晚辈抛在后面。
看都没看一眼。
玄一和赵义脸色一僵。
彼此对视一眼。
很显然,在长辈眼里——
道士还是小的亲。
二人苦笑,连忙退避,记录这法坛的典籍作者是曾受《上清三洞经箓》的高人,在碧霄洞修行,天师道比这种箓更高的,只有历代天师所受上清箓。
但是那并不意味着,天师是最强……
因为历代天师必须是张姓子弟。
所以这个箓蕴含的含义是,张姓之外,神州最强的道人。
也或许,就是神州最强的道人。
记录上,这本道藏是唐末至宋初之年所成。
唐末是中土神州修行的高峰之一。
此刻那山下地肺火气已经被开始引动,赤金色火气腾起,化蛇茫然,却不知卫渊更是动作凝滞迟缓,他这一次的尝试,更进一步了解了法坛符箓体系,连通天地人三才施法,依靠符箓成功完成了连通这一步。
但是这一法咒超过他道行上限。
如果非要动用,恐怕需要在龙虎山宗坛才能。
此刻他感觉自身灵性腾起,俯瞰肉身,同时接触到了历代真修建造的无形天庭体系,接触到了地肺阴火,只要以自身道行撬动,将二者联系起来,法坛即成,这一神通就会施展出来。
但是卡在这一步。
卫渊凝神,感受到了自身道行的上限,并且将这种感觉牢牢记下。
而在外在,他的动作逐渐迟缓,逐渐凝重,明明只需要最后一步踏出,法决一指,翻腾而起的地火就会暴起,完成这名为南方火铃大神咒的道家神通,但是这一步仿佛有千水万山那么遥远。
像是背后拉着一座座巨大的山峰,迈步走在万里长城之上。
如转千山于针尖。
卫渊闭目体悟这种感觉。
脚步抬起,以微不可查的速度缓缓踏下。
化蛇一开始还大放厥词,嘲讽大骂道你个臭牛鼻子,有胆便来,慢慢地声音有些发干发涩,道:“道士,你这来真的?我就只是说了几句,你没有必要玩这么大吧?”
“这,这位道长,你难道要不顾祖宗基业,和我同归于尽吗?”
“不,不,我服气了,服气了。”
“道长,道长,请收手吧!”
卫渊脚步踏下。
化蛇忍不住惊惧长啸。
却发现周围那积蓄的热气不再凝聚,缓缓散去,感觉到暴动的地肺阴火安静下来,卫渊睁开双目,感觉到了自己的极限,眉心有刺痛之感,让他有些眼前昏沉,他慢慢收回脚步,旁边的所谓法坛已经崩碎,化作齑粉。
卫渊低语,道:“观你形态,还不足千岁。”
“化蛇一生三化,你进行到了第几阶段?你这一族的法术神通,能引导神州水脉,有承担地祇的资格,你又练到了什么水准,能控多少里的水系?化青君是你谁?”
化蛇惊惧难言,道:“你怎知我先祖之名?”
卫渊道:“你先祖实力百倍于你,仍旧被擒于人手,性命险些不保。”
“你才有多少修为??就敢在外面放肆?”
他将所知古代化蛇的传承从容道出,令化蛇既惊且惧。
卫渊忍住头痛,只叹道一言:
“退下。”
化蛇惊惧不敢再回嘴,影子跃下,再拜后才退去。
众道人此刻才齐齐迎上前来。
玄一和赵义彼此眼底有茫然之色。
却都打消了这就是那位博物馆馆长的念想。
而这个时候,卫渊本身因为所动用的是南方火行神通,哪怕只是尝试,距离成功有极为遥远的距离,仍旧受到些许影响,依靠御水神通所化的幻化之术有些微微变化。
林玲儿和章小鱼个子很小,她们好奇打量着穿着古朴道袍。
看不清楚面目,似乎极古老极强大的道人。
而后,从她们的角度能看到那道人宽大古朴道袍下,右手手指有力,但是手掌却覆盖着一层现代才有的,黑色无指手套。林玲儿瞪大眼睛,突然想到今天下午,那年轻的馆主微笑伸出手递过零食,想到他伸出手抚摸章小鱼头发,想到那手掌上的黑色无指手套。
林玲儿瞪大眼睛,嘴巴微张。
她看向旁边的章小鱼。
发现那表情不那么丰富的活尸小女孩同样瞪大眼睛,嘴巴张开。
她下意识伸出手捂着章小鱼的嘴巴,而章小鱼也在同时伸出手捂住了林玲儿的嘴巴,两个小道士彼此对视一眼,然后重重点头。
卫渊稍稍回过神来,幻术重新维持。
而因为视角问题,那些道人根本不曾发现这唯独从下往上看,才能发现的些许异样之处,卫渊感觉到自身对于法坛一系总算有了足够的了解,也知道自己的上限,能够激发的神通极限层次在哪里。
心中感慨,看了一眼倒插在地的张道陵法剑,道袍拂过,转身离去。
这是张道陵之物,他又走兵家杀伐之道,并无大用。
物归原主,以报授箓之恩。
虎目道人注视着残留的痕迹恍惚失神,见那道人离去,忍不住踏前一步,道:
“不知前辈道号宝观,今日之事,晚辈必上门拜谢。”
卫渊温和答道:“不过是山海之间一野道人罢了。”
“不过萍水相逢,往后也应无相见之时。”
言罢已经远去,众道人不敢阻拦,虎目道人回过头来,看到那柄剑还在地上,连忙道:“前辈,兵刃……”尚未开口,看守藏书楼的那老迈道人已快步奔上,看着那剑,手掌微微颤抖,呼吸都凝重。
其余道人见状也发现那剑不同。
老迈道人手握剑柄,动作顿了顿,长呼口气,缓缓将剑拔出,眼瞳瞪大,看到那剑脊上阴刻的敕字,恍然失神,突然那敕字亮起,剑鸣清越,周围灼热炎气骤然被吸附于剑身之上。
这法剑长鸣啸,陡然挣扎,老人掌握不住剑身,被那剑脱开手掌跃起,法剑连鞘散发流光,冲天而起,突而回转,直奔着远方而去。
灼热炎气映照左右,撕裂长空,忽而暗淡下去。
卫渊手背上符箓微亮。
手掌下意识微微抬起。
而众道人抬头循着剑光回头看去,远远见到道人身形古朴,步步往前,并未回头,只一抬手,那长剑已如惊鸿,自然入手,收敛剑光。
剑光旋起旋灭,道人持剑,微微侧步,眸光平和。
当那剑光徐徐散去之时,再不复见道人。
众皆寂然。
PS:今日第二更……四千字,字数足够哈~因为比预料的更长,所以花费的时间有点多。
先更后改,有错字大家指出来~
《太上元始天尊说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原题上清三洞经箓碧霄洞华太乙史欧阳雯受。内引陶真人、郑思远说,当出於唐末至宋初,共十卷。
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在诸微明宗道人都先陷于失神当中之时,卫渊已经散去了御水幻象,而后迈开大步朝着弟子局方向奔去,以伪造出是听到声音,从藏书楼出来直奔弟子局,和众人错开的假象。
那柄张道陵法剑被反手藏于剑匣下层。
手背上那一道赤色符箓散发灼热气息。
卫渊能够感觉到,那把剑和自己手背上的箓文有某种联系。
而现在这个联系已经被激发出来。
只要自己远离一定范围,这把剑就会直接追过来。
这样看来,这柄法剑是没有办法还回去了。
卫渊甚至觉得张道陵是不是在这剑上留下了收剑符箓,毕竟斩妖除魔,开坛做法,在锁定妖邪之后,敕令长剑飞遁千里取人头自然正常,可斩杀妖邪之后,这法剑如何回来,自然还需要有另外一个定标点。
否则开坛做法,飞剑诛魔之后。
总不至于还要张天师再跑过去把剑收回来吧?
这画风似乎就有点不大对了。
法剑汲取地肺阴火之气,即便是被收入剑匣,仍旧有灼热感传来。
卫渊在微明宗众人回返弟子局之前赶到。
和值守弟子局的道人见礼,帮忙安抚受惊的小道士们。
不片刻,玄一等人回来,远远地就看到卫渊所在,只当做他听到动静后直接赶到了弟子局,而没能及时赶到事发地点,下意识将他和那施展出高深法坛的道人分开。
尤其双方一个是短发,卫衣,一个是长发道袍。
有着极为明显的差别。
怎么可能是一个人?
赵义和玄一心中自嘲,只觉得自己因为先前那三千年养魂木而有些杯弓蛇影,疑神疑鬼。
卫渊上前询问情况,玄一和赵义定了定神,简略解释了一下,只说是山门下镇压了一只近千年的蛇精,那蛇精逃脱出来,已经被一位道门前辈出手镇压回去,卫渊神色讶然,感慨道:“原来如此。”
“只可惜不在现场,没能看到那蛇精。”
玄一安慰道:
“卫馆主不必遗憾,那化蛇其实也没有显出真身,只有个影子罢了。”
旁边林玲儿和章小鱼瞪大眼睛看着卫渊,看到他面不改色,神色温和遗憾,就像是真的可惜没能见到化蛇一样,两个小道士都茫然了下,下意识觉得自己是不是看错了。
难道真的不是馆主?
然后看到卫渊右手手指有力,看到他手上那个黑色无指手套。
这才彼此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底的激动,仿佛发现了某个不为人知的大秘密,现在再看神色温和诚恳,好像真的很遗憾的博物馆馆主,林玲儿心中下意识想到了故事里隐藏身份,游戏人间的道士前辈。
这才是高人的风范啊。
小道士有些羡慕。
背负隐秘的大前辈,隐藏身份说假话的时候都面不改色。
真厉害!
她看向旁边章小鱼,忍不住悄悄道:“这就是大人吗?”
“我们有一天也会变成这样吗?”
章小鱼想了想,道:“可能吧。”
“等我们长大了。”
林玲儿摩拳擦掌:“真希望快点长大啊。”
那虎目道人大步赶回来,提着葫芦,找到了丢掉一个影子的圆脸小道士,从葫芦里把那个影子拽出来,大体捏成了个人形,点着灯,让影子重新回到小道士身后。
那小道士这才长呼口气,只是一抬头看到师叔祖黑地跟锅底一样的脸,又吓得脸色发白,竟是比影子丢掉之后还要来得害怕,虎目道人盯着低头发抖的小道士,最终只是叹了口气:“罢了罢了,下不为例。”
小道士惊喜抬头。
“去将戒律抄写百遍,此事便揭过了。”
咦咦咦?!
百遍?!
圆脸小道士小脸煞白。
……………………
安抚了一众受到惊吓的小道士,并且由师长给予足以在记忆留下深刻阴影的惊吓之后,众道人离开了弟子局,重新去商议先前所说之事,卫渊见状主动告辞,重新回到藏书楼当中。
那几位须发已白的老道对于卫渊主动避嫌的行为,神色缓和许多。
卫渊回到藏书楼一层的屋子里,坐在床铺上,稍微吐出口气。
强行施法,导致他现在仍旧颇为疲惫,眉心隐隐还有几分胀痛,但是也有好处,知道了自己现在的上限是什么,知道了那些法坛威力虽大,但是却不应该涉及。
眼下看来,那些需要特殊修行方式,特定法坛,以及神将打醮护法的。
现在的他都不应该去用。
即便是能完成勾连天地人这一步,但是道行不够,接下来催动法术根本无法完成。
卫渊揉了揉眉心,去寻找了几本道藏,慢慢翻阅,寻找其中更为适合自己现在道行修为的法坛咒决,然后默默将其记在脑海当中,打算等到自身状态恢复过来之后,再找机会,稍作尝试。
……………………
微明宗众真传此刻都围坐在一起。
提及今日发生的事情,又是后怕又是气得牙痒痒,那化蛇竟然靠着不知从哪里学来的照影法术,引诱那些年幼弟子,也不知究竟是谁告知于他这手段的。
若是真的让化蛇遁逃出来,不知会造成多大损伤,到时候他微明宗还有什么脸面面对天下道门?
众道人交谈之际,那位始终看守在藏书楼顶楼的老道人却不发一言。
虎目道人叹道:“还不知道,那位突然出现的前辈,是哪一家哪一派的,不过能够开坛做法,应该也是正一道,只是不知是否是龙虎山嫡传。”
他在提起开坛做法的时候,声音微微顿了一下,回忆起拾石做坛的行为,一时间也是不知是否该将那个动作称之为开坛做法。
其余道人也都各自低声交谈,不知此人身份。
全真和正一都着道袍,各自在细节上有所不同。
双方都有各自戒律,和民间法派不同。
而全真相较于正一则规矩更甚。
众人也算是见多识广,却都不清楚这一种道袍的式样属于哪一家哪一派,可虽说如此,却又都有些印象,有点眼熟。唯独那位始终看守藏书楼的老者叹息一声,道:“那道袍,我见过,你们也都见过。”
众人愕然。
那老道士道:“你们等等。”
他起身回去了藏书楼中,见到卫渊还在捧着道藏研读,是从一些基础法坛和打醮仪典开始,有些讶异,倒也没有主动搭话,只是上楼再拜后,取出了两幅卷轴,确认无误,这才回到众道人所在的地方。
他将其中一幅画卷打开,悬挂墙上。
诸多真传道人都下意识起身,面容恭敬。
画卷上是一位中年道士,眉宇清冷,一身道袍,旁边有弟子捧剑,有弟子看炉,这是祖天师张道陵的画像,据传说是他当年开坛炼丹,即将入蜀之时的模样,虽然已经六十许岁,看上去却不过是三四十岁的样子。
众道人原本还不明白老人的意思。
当看到画卷上张道陵后,就都面色微变,发现之前曾经出手开坛的道人,身上所穿的道袍样式,隐隐和画卷上张道陵的道袍风格相同,老道又叹息一声,道:“再看看这一幅画。”
又一次抖开,画卷上是一清秀少年,眉宇飞扬,腰间佩剑。
是张道陵年少时候的画像。
唯独在天师府中流传,微明宗是正一分支,也曾拓印。
老人指了指画像上少年的佩剑,不言不语。
众人看去,旋即神色都各有凝滞,面容变化,虎目道人回忆那一柄腾跃而起的古剑,深深吸了口气,道:“祖天师入蜀之年的道袍,还有祖天师年少时候的佩剑,那位道长前辈他……”
一个荒谬念头同时出现在诸道人脑海中。
屋子里的气氛霎时沉凝。
那道人叹息那句‘未曾想到,这个时代还有化蛇……’突兀地在众人脑海中响起,让他们心脏跳动加快,让他们思绪凝滞,各有茫然。
老道人却反笑骂道:
“想什么呢?”
“按我思来,这应当是祖天师他老人家的另一脉弟子。”
老人道:“正一龙虎山上有玄坛,有雌雄龙虎剑,而对应的,这一脉手中也有祖天师年少时候的佩剑,也倒能够解释,也难怪他能轻易动用之前的法坛,而不必太过于遵循仪轨。”
玄一和赵义脸色微有诧异,不解其意。
老道将两幅画卷收好,难得解释道:“你们都是我微明宗的弟子,也算是正一一脉,可知道现在正一道授箓的规矩么?”
赵义老老实实道:
“我们这代授箓是依据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所传的《天坛玉格》,初受《太上三五都功经箓》,升授《太上正一盟威经箓》,加授《上清五雷经箓》,加升《上清三洞五雷经箓》,《上清大洞经箓》,《三清三洞经箓》,不过最后的上清箓是只有天师才能得受。”
老道人叹道:“不错。”
“可是你可知,古时的授箓要比当代繁琐许多。”
“且不提那上清箓二十四阶,就只是寻常道人,所受之箓是为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太,最尊也。太也,极也,通也。三界独尊,众圣之极,即所谓道君也。此箓而言老君也,授正一盟威箓於三天法师,以传于世。”
玄一好奇道:“盟威箓?”
老道人摇头答道:“并非当代太上正一盟威经箓,而是太上三五正一盟威宝箓,此箓共有二十四品阶,以应上八景、中八景、下八景,自仙灵百五十将军箓启,历经修持得以授箓。”
“其中繁杂,也有一些箓是专门应对特殊情况而授,并非是常规的箓,譬如《太上三五正一盟威斩千鬼万神箓》,位列盟威宝箓之一,道藏曾言明此箓凶性太强,不可常用。”
“而等到修行高深,也会有《太上三五辟邪箓》《太上解六害神符箓》,我们现在只知道这些箓文位列于十余阶,却不可定数,随师而传。”
“当时的箓分类极多,针对性也强,相对应的,施法就会简单许多,对于仪轨的要求没有特别严苛。”
“当时的三天法师外出,若是要对付鬼物,便请一道《太上三五正一盟威百鬼召箓》,若是要代表天师府外出巡查各处地祇,便请《太上三五正一盟威考召箓》。”
“各有针对,极为有效。”
“但是也曾经出现过弟子面对的敌人棘手,而所配之箓又无法应对这情况,又因为代代天师真传,不断开辟新的法坛,若是还按照往日的规矩,箓文种类只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繁杂。”
“那种明明道行足够,却因为配箓不妥当而陷入险境的情况也会越来越多,所以五十三代天师便将箓文删繁去简,变作简单的五类,譬如盟威箓,只要是授箓弟子,掌握法坛仪轨,道行足够,便能施展二十四品阶一切法术。”
“当然,相对应的,法坛会变得更为繁琐,仪轨禹步更是一步不能出错,可能错了一步,你想要施的是除魔法,施展出的就变成驱病咒,这也算对于弟子授箓要求变高。”
“但是困难也比因为发现配箓不同而落入险境要好得多。”
赵义和玄一听得入神,反应过来:“您是说,那位道长之所以能随意施展法咒,是因为他还遵守古代箓文体系,所以对于仪轨的要求没有那么严格?”
老道人叹道:“是啊,只是不知他此刻佩的是龙虎斩邪箓,还是都天九凤破秽箓这种专长于斩妖除魔的箓文,不过,封土为坛,他能垒石为坛,道行和辈分定然极高。”
“好了,既是祖天师传人,也不必再担心,都下去吧。”
“太平道的东西,明日应该就到了。”
玄一和赵义神色一凛。
太平道之物抵达微明宗。
这意味着,即将押送此物入京,引邪道现身。
皆起身行礼退去,赵义离开时候,忍不住问道:“师叔祖,您说还有天师上清箓二十四品,那二十四品都有些什么?”
老道人抬眸,双目于烛光之下极为幽深昏沉,面容平静缓和,道:
“天师箓……”
“我只记得,第十一品,名为元始玉皇谱箓。”
“还有兴趣听一听吗?”
元始玉皇?
赵义脸色一僵,知道自己好高骛远了些,咳嗽一声,郑重行礼,道:
“不听了。”
“那啥,您老早睡,弟子告退,告退。”
………………
等到众道人离去,老道士才叹息一声,再拜后将两幅图卷收起来,回到藏书楼,看到那来借阅经文的年轻人仍旧还在聚精会神地看,而且看得是很基础的道藏。
想到刚刚自家弟子跳脱,老道士一边觉得自家晚辈碍眼,一边对这年轻人充满欣赏。
于是主动讲解道:“此咒法坛施展繁杂,你可在平日里开坛做法,将神通封在黄符之中,虽然效力会伴随时间不断流逝,但是猝然临敌,仍旧能发挥出很好的效果。”
卫渊讶然,起身行礼,道:“多谢前辈。”
老道人摇了摇头,见卫渊背后剑匣,又道:“听玄一说,卫馆主擅长剑法,还以为是兵家武门的弟子,没想到对我道门正一仪轨也有所掌握,听闻馆主要来借阅,老道倒是诧异。”
卫渊回答道:
“武门长于战场厮杀,但是面对很多妖魔,法坛效果可能更大。”
老道人笑道:“原来如此。”
“我道门法坛打醮,祈风祷雨,降妖除魔,通鬼招神,三洞六科,还不知卫馆主擅长哪一类?”
卫渊看了看手中道藏,只好道:“都会一点点。”
“不过,更长于降妖除魔吧。”
“……原来如此。”
老道人和卫渊闲聊数句,便即离去,稍有些遗憾。
若是这年轻人在道门,可能已经授箓了吧。
他迈步上楼,将画卷都收起来。
将少年张道陵画卷收起的时候,不小心碰到一卷道经,看到那道经落下,老道人将这《正一法文十箓召仪》拿起,拍了拍上面灰尘,看到这经文才想起,其实天师府的符箓不是一开始就那么多。
在古早时候其实只有十类箓文。
他看着这经文上所记载的箓,分有十阶,有武甲箓灵官召,青甲箓仙官召,而第一道箓的名字……老道人手指划过道经,指着那一行文字,动作顿了顿。
叹息。
元命赤箓。
赤箓二字,不过是用朱砂所写的箓文,翻译便是红色的箓,形容可谓简单朴素。
而元命不同。
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
老道人感慨低语,将这卷经文收起。
元命,天之大命!
第一道箓,是曾经那少年道人一吐胸中气魄的开始,他将最朴素的赤箓和最狂妄的元命组合起来,便是正一法文古十箓第一。
元命赤箓。
以正驱邪,以一统万。
惜哉,古十箓不存,何况于古箓第一?
………………………………
淮水水系·龟山之底。
在凡人所无法涉及的神代封印之下,锁链微微鸣响。
无支祁翻看手机,看各类不同视频,直到盯上了西游记,当看到齐天大圣被压五行山的时候,心中有极端不喜的感情,却又有期待,他知道那只叫做孙悟空的猴子足够地桀骜狂妄,足够地强大。
祂知道他决不会屈服任何敌人,面对任何的难关都能一一打破。
这一次不会有任何不同。
无支祁正要看着这猴子掀开五行山,打上西天灵山。
突然手机画面一卡。
“您已连续使用手机六个小时。”
“按照青少年防沉迷模式,手机自动锁机。”
无支祁瞪大双目:“…………”
“哈??!”
“青少年??!”
盟威宝箓二十四阶,上清箓二十四阶,来自于《正一修真略仪》,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因为是超凡世界,有改动。
《正一法文十箓召仪》,为天师道经典《正一法文》残卷之一,内载十种早期天师道法箓,成书于南北朝。为三洞真经太玄部经诀?正一部经箓
‘惟时天罔念闻,厥惟废元命,降致罚。’《尚书·周书·多士》天帝也不念不问,而考虑废止夏的大命,降下大罚
科幻灵异推荐阅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