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岛。

       第一核电站。

       打工人。

       打工魂。

       ......

       舒甫一边忙着,一边随口唱着,算是活跃一下气氛,整个厂房内只有叮铃桄榔的声音,着实有点单调。

       钢筋飞舞。

       搭接绑扎。

       终于,又是半小时。

       一个冷却塔的钢筋布设完成。

       远远看去,冷却塔整个由钢筋组成,只是现在还没浇筑混凝土,相比别的工程,这玩意儿较为的麻烦。

       一来,是曲面,不是横平竖直。

       二来,自己得一直维持。

       没办法。

       这种工程支模太麻烦,有那个时间,自己都能等到混凝土干涸。

       因此。

       在整个钢筋绑扎完,舒甫一边维持住其曲面造型,一边控制地面上的建筑材料开始混合,形成混凝土。

       水泥。

       沙子。

       石子。

       清水。

       速凝剂。

       ......

       在天空中如面团一样混合,搅拌均匀。

       拌完了之后。

       从底部开始,一点点地浇筑冷却水塔。

       在速凝剂下飞快凝结形成一定强度,即便开了挂,也足足用了舒甫十来个小时才浇筑完巨型冷却水塔。

       累!

       身体没什么,仅仅精神累!

       和以前组装和搬东西不同,这个需要时刻维持,很耗神。

       但见到成品,舒甫还是十分满意的。

       这玩意儿要是按照地球的工程速度,上百的工人少说半年,如此大的物件,只能一层层的往上面堆叠。

       而自己不同。

       一天就搞定。

       当然。

       若是加上地面以下部分的施工,一个冷却水塔也得用上四天左右,接下来还有一个冷却水塔需要修建。

       有了经验。

       倒也不慌。

       忙完之后,护卫们赶紧上来,操作厂房的移动,去下一个冷却水塔的位置。

       。。

       至于舒甫。

       则是来到反应堆。

       设备。

       管线。

       都得他来,基本上算是搞定,再复杂的走线和安装工艺,在记下整个图纸的舒甫面前,也就只是照抄。

       没啥难度。

       只是......

       看到整个反应堆内部情况,舒甫脸微微一红。

       因为就如‘补丁火箭’一样。

       所有非商城出售的设备,几乎都是一个颜色,没有喷漆之类的‘多余’工作,至于喷漆可以提高防腐性能?

       高性能合金材料了解一下。

       因此,整个一看,又是一股‘简陋’风。

       不仅如此。

       地面。

       天花板。

       走廊。

       ......

       全都是毛坯状态。

       电线露着。

       刷白?

       瓷砖?

       根本就没有装修,虽然不影响用途,但还是看着太‘寒酸’,心中想要装修一下,但很快舒甫又摇头。

       华而不实。

       浪费材料。

       多上一道工序,就多浪费一些时间。

       反正又不给谁看,暂时就这样子吧!

       等以后闲了,再来考虑装修的问题,东岛工业主要集中在制造急需物件上,现在还没有瓷砖之类工厂。

       。。

       此时,忙完已是半夜。

       休息了下,舒甫关注了一下南庆奏报。

       嗯!

       人口普查工作算是初步完成,整个南庆子民比预想的多百分之十左右,总的人口数达到了一亿六千万。

       相当于两个人口巅峰时期的唐朝。

       很多?

       其实不然。

       在百城中。

       最大的西海城邦都有两千万人口,一百多个城邦,少的几十万,多的几百万,加起来人口总数近两亿。

       可以说,百城是四方势力总人口最多的。

       千寨最少。

       大延和南宇则差不多。

       如果一统,百城可能是四方势力中最强大的,但分散开,即使人口众多,也只能和两大帝国不相上下。

       综合一算。

       异星的总人口目前在六亿左右。

       这比地球来说,还差得远。

       。。

       次日。

       清晨。

       南庆建州,三沟镇。

       起床洗漱,食堂吃完,赵奇便赶紧来到镇衙。

       “这是已经制作好的户口册,都分好了。”

       “。。。”

       “你们今天上午的工作,就是下发下去。”

       “。。。”

       “还有这个,需要对应编号,钉在门口。”

       “。。。”

       看着镇守在上面说话,一个个办事员带着尊敬,他们多是读书人,经过考核,全部被下放到镇村基层。

       跑个路。

       传个话。

       干着杂活,一天到晚都挺忙。

       但习惯后,也就觉得不算难。

       啥难?

       背新朝法典,难。

       背职业规范,难。

       此外。

       还有各种各样的夜间培训内容,让他们感觉比以前学堂求学还累,但没办法,为了混口饭吃,也忍了。

       开始其实带着不满,咱好歹有学识,是读书人。

       但这段时间相处下,一个个都服了。

       忽然发现,新朝的任命根本就没有一点水分。

       做事,镇守次次当先。

       文采,简直堪称博学。

       体力,能和士兵对战。

       ......

       比最早的员工早上班,比最晚的员工晚下班,就如眼前,各个村子的户口册,听说也是镇守连夜分好。

       太勤政了!

       如果镇守之位是这样的职业素养的话,他们感觉自己根本不配。

       见到更优秀的人却还只是一个镇守时,曾经的骄傲,顿时消散。

       啥都比不过人家,还有什么可骄傲的?

       。。

       很快。

       去的村子分配完,一人带着六个士兵,离开府衙。

       “赵大人。”

       “别,叫我名字就行。”

       “哪敢。”

       “。。。”

       “赵大人,这有新煮好的....”

       “不用,我吃过了。”

       “。。。”

       一些早点摊主友好的打着招呼,赵奇却是吃饱,对于一些送来的东西,更是不敢拿,这么多人看着呢。

       一次两次。

       问题不大,顶多警告。

       但次数一多直接开除。

       在这一点上,新朝执行得十分彻底。

       无论官吏,还是士兵,侵占或者收受数额达到一定程度,将会面临严惩。

       下放以来,赵奇就见到不少办事员被开除。

       忍不住诱惑,伸了手。

       现在都还在监禁状态。

       出来后,倒也不会完全失去工作,可以找别的事做,但入仕一途,算是彻底断绝,这辈子是没有可能。

       严苛律法下。

       一个个都小心翼翼,生怕犯错。

       很多人忽然间觉得,当官好像风险很大。

       一、累。

       就如压在镇守身上的任务,太重,忙疯。

       二、钱少。

       收入并没有提高多少,虽然不缺吃喝,但也富不了。

       唯一的期待便是以后管的松一点,不然的话,这条道,谁爱走谁走,没有好处,不得完全沦为服务岗?

       吃饱了撑着才来干这事。

       。。

       走出乡镇。

       雾气渐散,又过了半小时,赵奇一行人才来到目标村子,映入眼帘,一片破旧,当初和镇守来这登记。

       其就淡淡说了一句:如果我们不能改变这一切,那就是渎职。

       这句话,赵奇牢牢记在心里,颇为震撼。

       很快,赵奇见到了村长。

       简单寒暄,开始挨家挨户发放户口。

       “原票拿出来。”

       “票?”

       “之前留底的。”

       “哦哦!”

       “。。。”

       依靠之前登记时留的底票换取户口册。拿在手里,小心翼翼,看着上面工整、清晰的字体,眼含惊奇。

       事实上,赵奇路上也是咂舌。

       如此精美。

       一户一份。

       整个国家得有多少?

       而且是这么快赶工出来,太厉害了,册子材质结实,防水防潮,只要不是刻意破坏,可以保存非常久。

       给完户口册。

       赵奇来到门口处。

       “铛!”

       “铛铛!”

       “。。。”

       一块同材质但厚一点的胶板被钉在了门侧,白底红字。

       上面写着村子的名字,下方还有一个编号,白底上有精美的纹路,颜色很淡,却透漏着一种庄严之感。

       “下一家!”

       对于门牌号,赵奇感觉很实用。

       每一家一个编号,不容易找错。

       而且每个人还有一个唯一的身份编号,伴随一生,无法更改。

       越想越是觉得这种方法对户籍管理太有用,再也不怕对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