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车后。

       “悦姐,这小帅哥怎么回事?”一个闺蜜问。

       “他就是那刻像少年。”

       “是他?”

       “。。。”

       听完齐悦介绍,她们也想起来曾经听说过,在昨晚吃饭聊天时,齐悦都还提及这个刻像师。

       赞不绝口。

       没想到会是刚才那少年。

       对于舒甫,齐悦没有多说,免得自己朋友们多想。

       就如现在。

       她都觉得有点迷糊了,舒甫有‘专车’的事情,她也从周茜那里听说过,但是这‘朋友’也太大方了。

       借这么久。

       还配保镖。

       一个家境平凡,刚刚逆袭的少年,竟然享受这种待遇。

       总让人觉得有点‘奢侈’,容易让人感观大降。

       “那车不便宜吧。”

       “两百来万,和我爸开的同款,进口,顶配。”

       “。。。”

       。。

       最初,舒甫其实是让手下买的二手车,但是开了一段时间发现不太满意。

       索性。

       直接换了一辆新的车。

       不要钱。

       免费!

       那是从德国一个被‘查封’的别墅里弄来的。

       原主人涉嫌一起商业骗贷,进了监狱,名下资产被拍卖。

       但流程走得十分慢。

       于是。

       舒甫便乘着拍卖前,去搬空了对方车库。

       奥迪。

       宝马。

       奔驰。

       总共十来辆。

       这样的案子,德国的警方一般很少下力查,因为找的成本太高,甚至车可能早已开到别的欧盟区国家。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让人们穿行原先边境,如喝水般容易。

       一旦穿过。

       执法就得跨境,十分麻烦。

       因此,只要不是太严重,或者物主没有强烈要求,几乎都是不了了之。

       而这些车,物主已经被抓,撑死了被银行催一下。

       但银行的坏账多了去了,德国的警方才不会那么卖力查呢。

       撑死三五天。

       失去线索后,直接扔档案室,不会再理。

       。。

       没多久。

       舒甫来到目的地,一条古玩街。

       他当然不是来买古玩的,而是来看一个人。

       ---他刻艺的领路人,杨启。

       前世自己一身手艺,除了后天努力练习。

       也是有人领进门的。

       虽然这人一直没收他。

       但。

       舒甫却一直把其当师父,当时是在明山市的医院,他双腿瘫痪住在医院,对方也因为摔了一跤住医院。

       一次转悠,两人相遇。

       一来二去,也就认识。

       不过。

       总共相处也就不到两个月,因为杨启不是明山市人,而是省城的。

       其因为孙女结婚,这才去的明山市,只是未料在次日摔进了医院,养好身体后,便又回到了省城。

       其经营着一家老店。

       卖得挺杂。

       仿古家具。

       根雕。

       原木料。

       ......

       只要是和木头相关,几乎都有,要说多有钱也不至于,但比大部分人有钱是肯定的,毕竟手艺很好。

       长年经营,名声在外。

       之前来省城都有事,这次正好有时间,便来看一看。

       “你去哪?”齐悦问。

       “转一转。”

       “。。。”

       好不走心的回答。

       “我朋友那行来了一批好茶,一起去尝尝?”

       在他们这个年龄段,当然不是来看古董的。

       舒甫没直接答应,让他们给了一个地址,说等会儿过去。

       见此。

       众人也不多劝,在一个小巷分开。

       走了百来米,舒甫拐进了一家木艺店。

       事实上。

       舒甫是第一次来这,前世虽然有授他艺,但并没有师徒名分,因此他一直在明山市,没有来省城发展。

       否则,容易被误会想要抱大腿。

       有房。

       有赔偿款。

       加上一点手艺,舒甫在明山市过得还行。

       双腿没了,也把他的很多‘追求’弄没了,赚钱的心思不大。

       有钱又如何?

       还不是废人。

       无妻。

       无娃。

       父母也没,就自己一个人,赚那么多钱有啥用?

       开心就好!也是因为没那么多杂念,这才练就了一身本事,不仅会刻,还会画,甚至一路读完了博士。

       省里曾还想竖立其身残志坚的典范。

       但被他拒绝。

       主要怕麻烦。

       财富。

       名声。

       对于坐轮椅的舒甫来说,没啥意义,还会打扰他平静的生活。

       每天起床、做饭、听听音乐,刻刻木头。

       挺好!

       。。

       一进门,舒甫就看到一个熟人。

       “请问要买点什么?”

       “找人。”

       说着。

       舒甫绕过了店员来到工作台,杨启正在对一个木艺猛虎进行最后的加工,也就是上脂,只剩一点工序。

       年纪大了,戴着老花镜。

       “找我?”杨启也听到了对话。

       “听闻过您,路过进来见见,这虎真不错。”舒甫微笑着。

       “。。。”

       很快两人就聊开了,得知舒甫也是木刻师,杨启热情不少,一把年纪了,什么同行是冤家,早就抛开。

       过了生存阶段,对于同行大多还是友好的。

       特别是年老一辈,看到有年轻人愿意学习,十分高兴。

       “舒甫?”

       “明山市?”

       忽然。

       杨启想到了什么。

       “舒艺是你开的?”

       木刻圈子本就不大,当时明山市博物馆的展览,也有邀请省城一些个艺术爱好者。

       因此。

       他们也知道舒艺的事,一幅作品两百万。

       杨启当时都惊讶了一下,没想到今天那个天赋少年能来自家店。

       “对。”舒甫一笑。

       “哈哈,年轻有为!”

       接下来。

       两人聊得更融洽了,杨启感觉两人像是认识很久一样。

       事实上。

       当然不是他有什么的‘印象’,而是前世接触中聊了很多,这才能抓住某些点,让杨启觉得仿佛很熟。

       到后来,又交流起了木艺。

       木刻交流。

       当然不是口头,而是实刻。

       然后。

       杨启震惊了。

       此前。

       他对于舒甫的刻艺,仅仅只在传闻中听过,说是刻得很快,然而真正看到的时候,才知道何止是快。

       简直是飞快。

       每一刀,都说得上是木刻之艺的极限。

       不修。

       不改。

       一步到位。

       一刀转折最多的有二十多次,杨启像是看怪物一样的看着舒甫,如此技艺。几乎只存在于传说。

       这是真正的巅峰之技。

       记忆。

       控制。

       天赋。

       ......

       互相加持下,杨启自认根本不及。

       就凭这一手。

       舒甫已然可称一代大师。

       “好!”

       “好!”

       “。。。”

       杨启很高兴。

       这一行出现如此人物,是行业之幸。

       接过刻像,爱不释手,上面刻的就是杨启自己,他没让上色。

       作为木刻师,相互交流的是刻技,不是画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