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时节。

       整个南庆的基层工作,多在围着这件事转。

       民以食为天。

       有的吃。

       才稳定。

       拿到土地后,对于新朝的归属感疯涨,看着规整后的农田,百姓们知道,它可以让其有尊严的活下去。

       虽然现在依旧贫穷。

       但至少有了个盼头。

       某村。

       “真是赶上好时候了。”

       “竟然给赊农具、粮种,以前还得求地主,甚至需要利息。”

       “呜呜,这不是梦。”

       “。。。”

       看着手里崭新的农具,不少人喜极而泣。

       农具这东西,在村里绝地属于一家人的宝贝,很多人买不起的铁的,只能用木头制造的,十分的寒酸。

       新朝着实大义。

       没有农具,赊。

       没有种子,赊。

       秋收以后还就是,价格不贵,甚至可以说廉价,而且没有利息之说。

       让人感动到哭。

       。。

       正因为是赊,而不是送,才没有引起‘不均’的嫉妒,不仅仅是缺乏农具的,村里每家每户都能去赊。

       当然,先紧着最缺的人来。

       家里有农具,虽然老旧,但能用的,只能排在第二批。

       对此,大家也理解。

       如此大规模提供农具,新朝应该也已经到了供应极限。

       。。

       三沟镇。

       铁匠铺。

       铛~

       铛~

       ......

       打铁声阵阵,此刻的铁匠铺众铁匠,是幸福并快乐。

       从新朝初立开始,大量的订单就如雪花一样砸过来。

       在数月之前。

       镇上预定了一个吓人的农具数量。

       没办法。

       铁匠铺只得招人,扩大规模。

       三班倒,日夜不停,才堪堪交付订单,紧随其后的便是更大的订单,至少要生产到年中,才能够完成。

       而那时或许还有更多订单,这是镇守透漏的。

       此刻。

       是切切实实体会到什么叫大手笔。

       官府的钱,果然最好赚,在订下供货契约时,三成的钱就已经到手。

       说是用于铁匠铺购买原材料和组织人力。

       只有两个要求:按时交付、保证质量。

       交付之后,再给六成。

       至于剩下一成,说是质保金,只要未来一年产品没有出现严重、大规模质量问题,官府才会支付给他。

       对此。

       老板抱有怀疑。

       或许.....这是大人们的孝敬钱?

       嗯!

       时间一到。

       随便找个理由说质量有问题,扣掉不给,也有可能。

       但这已经不太重要,就算拿不回来,九成的货款中,利润依旧很可观。

       。。

       春耕的同时,大量农用设施也在建设当中,在把农田规整完后,很多村民都参与了各项工程。

       村村通。

       上山道。

       水库。

       开荒。

       ......

       特别是水库,属于重点工程。

       一些开采出来的山石等材料优先用于修建水库,因为再过几个月,南方大范围进入雨季,正好能蓄水。

       某村,一处坳地,中间被挖出一条长长的道。

       “唉!”

       “这么好的田,就要淹水。”

       “太可惜了!”

       “。。。”

       看着那些原先的农田,很多人叹气。

       上头说,这里要规划一条河道,用于防洪蓄水,众人大呼可惜,然而,驻村办事员的解释也非常清楚。

       “在以前,大家都是靠着天吃饭。”

       “很多支流河道被占,成了农田。”

       “导致干流在雨季承担超出负荷的压力,严重影响流域沿途村镇安全,因此,新朝将会改变这一局面。”

       “推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政策---退耕还河!”

       “以前存在的河道,全部恢复。”

       “增加水网的蓄水总量。”

       “如此一来,大河涨水,可以流入这些支流,极大避免流域沿途的水患漫堤。”

       一听之下。

       百姓们也觉得有理,先人向河取地,没有一条条支脉,一旦遇到大降雨,河水都往主脉留,当然撑不住。

       这个道理,大家并非不懂。

       一来。

       活着不容易,多一块耕地,能多或些人。

       二来。

       也没人牵头管。

       不少前朝的地方官员,甚至巴不得有灾。

       如此一来,可以向朝廷拨款,上上下下,都可以从中吃一笔。

       因此,对于退耕还河,前朝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第三。

       也有现实因素,退耕还河,沿途村民如何安置?

       但新朝不同。

       所有土地,理论上所有权都是国有,而且之前罚没了那么多的土地,最关键的是大量工程吸收了劳力。

       使得人口过剩的农村,出现了短暂的平衡,甚至缺乏。

       毕竟,出去打工,每月拿薪水,比地里等大半年容易。

       以前是出去也没啥活做。

       现在是出去做不完的工。

       有一把力气,就饿不到,工建部几乎无限制招人,南庆商务院旗下大量的商号,也在疯狂招收劳动力。

       不仅男工。

       女工也招。

       这让很多人意动。

       女人这时代在外打工,实在是很难,而新朝给的待遇不低,一个人几乎顶的上一个壮劳力的六成左右。

       对体力没什么要求,年龄十六以上。

       很多人恨不得把自家十岁的娃也送去,可不行,当初人口登记的时候,相当诚实,人家一查就查到了。

       根本做不得假。

       。。

       也就在春耕开始的第三天。

       “赵组长。”看到赵奇上门,一个老汉赶紧上前。

       “后天让你们三丫去村部。”

       “啊?”

       “昨天普法结束不是说了嘛,新朝要扫盲,从孩子抓起,你们家有一个孩子符合年龄要求,必须得去。”

       “是!是!”老汉犹豫了下,还是答应道。

       现在的盼头,都是新朝给的,办事员代表新朝。

       新朝新政,一般人不敢有意见,无非是学个字。

       “。。。”

       赵奇挨家挨户开始新的工作动员,按照镇守指示,所有适龄的孩子都得学识字,地点就在工驻村驻地。

       算是正式入学前的教育。

       先在村里,由办事员教。

       至少会写名字后,才会去学院报道。

       镇上的学院正在建设,面积......极大!

       实话。

       赵奇根本无法想象一个学堂能那么大,这段时间,大批人员正在新镇规划那边忙碌,首先建设的便是学院。

       看到效果图,当时整个人都呆立了很久。

       大!

       全!

       不仅仅是学堂。

       宿舍。

       食堂。

       书库。

       操场。

       ......

       里里外外,都透漏着大气,一个学院至少可以容纳数千人,挤一挤的话,甚至可以更多。

       新朝要干啥?

       很明确:普及教育。

       震撼!

       赵奇当时整个人都颤抖,那是激动。

       以往,教育只是有钱有势人的专利,一般人求学,何其难?自己父母也是拼尽全力,才让其能够念书。

       新朝却是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壮举。

       无论贫富。

       只要愿意,就能念书。

       这是其曾经梦想,现在新朝竟然实现,一想到这,赵奇浑身是劲,虽然不明白什么叫只普及基础教育。

       但就算能人人识字,就已经是无比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