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大臣们一幅如释重负的表情。

       贺亲王心里那个气啊,什么帝国栋梁,什么肱股之臣,什么鞠躬尽瘁,全都是屁话,一个个都不靠谱。

       内斗内行。

       外斗外行。

       实话。

       真想下令全杀了,一个不留。

       但又知道不可能。

       随后。

       众臣们开始商量北迁的事宜,毕竟不是放弃皇都,这里依旧要防御,因此,有一些人肯定是走不了的。

       禁军。

       卫军。

       兵部。

       都得留下一大批。

       临近中午,整个北迁计划几乎讨论完成。

       以往要做这么大型的计划,各部少说要十来天,甚至更久,反正不着急,一天做一点,磨磨蹭蹭就行。

       而现在,全都发挥出最大的智力来。

       最后一项要讨论的,就是留守指挥。

       “我来!”

       贺亲王的声音响起。

       顿时。

       大臣们一惊。

       “不可啊!”

       “附议,您可不能以身犯险。”

       “是啊!”

       “。。。”

       众臣纷纷劝住,然而,却没有一个人自告奋勇,贺亲王见此,也是心中无奈,这些还真是帝国的脊梁!

       特么有一个能直起来的吗?

       帝国真要亡了,这些人绝对要负首要责任。

       不过,也没心情骂了。

       事实上,贺亲王提出北迁的时候,就打算自己留下来,毕竟是皇都,皇室必须得留下一个重量级人物。

       否则的话,指望那些大臣武将?

       闹的呢!

       外姓人,哪有一守到底的决心。

       此外,帝国近段时间的失败,自己难辞其咎,虽然不完全是自己的责任,但毕竟是他掌权期间发生的。

       在皇室内部,对他也有微词。

       所以,他打算留下来抗叛军。

       真要事不可为......再逃不迟!

       开玩笑,陪葬?贺亲王自认还没那么高的觉悟。

       压了压手,朝堂一静。

       “好了!”

       “我意已决,不必多言。”

       “散朝!各自准备去吧。”

       既然贺亲王都这么说了,大臣们也没再劝,免得贺亲王忽然来一句:“既然你这么忠诚,也留下好了。”

       要是如此,那就太冤枉。

       “是!”

       说完,文臣武将们退出大殿,相比来时,此刻走路都带风。

       。。

       大殿。

       台上。

       憋了半天的小皇帝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筋骨。

       脸上笑嘻嘻,拍着手道:

       “母后,我们要出皇城了吗?太好了。”

       “。。。”

       太后赶紧捂住小皇帝的嘴,因为不远的贺亲王已经一脸阴沉,此时此刻,贺亲王是恨不得上去一巴掌。

       虽说童言无忌,但小皇帝都到纳妃的年纪。

       还小?

       接着又瞪了太后一眼。

       若非太后掌权多年,怕手里的权势被削,一直以来,对小皇帝,几乎没有培养其作为多少君王的意识。

       整天让其和一些同龄人玩耍,只知玩乐。

       真要亡国,他第一个斩了这个误国之后。

       此时。

       太后也已经没了往日的仪态,不敢多言。

       立即带着小皇帝回后宫,收拾东西,整个王宫也忙碌起来,按计划,大部分宫女和太监都得一起。

       倒是没有火烧王宫。

       毕竟,这不是败退。

       真要烧,估计会把留守大军的勇气给烧没。

       “快!”

       “别磨蹭,麻利一点。”

       “这个,还有那个,都装车,这可是太后娘娘最喜欢的......”

       “。。。”

       一开始,啥都想装,但很快发现,东西太多,马车根本不够用,即使重载马车摞得老高,也没法装完。

       有些妃子连屏风、桌子都要带走。

       最后只能放弃不重要的。

       花瓶古董啥的,都卸掉,只带金银细软。

       。。

       王宫外。

       兵部大臣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立即收拾,举家离开。”

       “啊?”

       其夫人一惊,要逃?

       “朝堂决议,迁都!”

       在大臣们眼中,这和迁都没什么区别,相对于王宫,各个大臣们家中倒是没那么慌乱,而是十分从容。

       因为之前已经转移了很多人和贵重物品。

       家里也早就准备好,贵重物品已经打包。

       “父亲,我们还会回来吗?”

       “。。。”

       沉默。

       回来?

       知道前线战局的他们,十分不看好,叛军这是压着帝国打,虽然没有兵围皇都,但却在不断取得战果。

       待消化掉南部两州,必然北上。

       届时,皇都守住了又能如何呢?

       地理位置太差,一旦两州失陷,皇都就是前线。

       再怎么,也是不可能迁回来的。

       “帝国......还能撑多久?”

       “不知。”

       前线战报的延迟性,让帝国的兵部也难以判断现在局势为何,所有获得的消息,都是至少一天以前的。

       。。

       按计划,北迁是明天开始,然而,由于很多人早就准备好,一看帝国决定迁都,立马带上家眷就走了。

       皇城主道上。

       踏踏!

       踏踏!

       ......

       一个个车队,如一条长龙,几乎占满道路,之前内城大批大户人家都没有全走,怕帝国说他们不忠等。

       这个时候被扣帽子,很危险。

       而现在,北迁决议一下,政治风险没了,相比皇室,灵活性更大的他们自然是立即响应,直接堵了道。

       百姓们心头一凉。

       “叛军打来了?”

       “不是,帝国决定北迁。”

       “迁都?”

       “嘘!不能这么说,是北迁,不是迁都。”

       “。。。”

       还不是一样,无非是脸面的问题。

       “我们要走吗?”一个布衣苦力问同伴。

       “你走得了吗?”

       “。。。”

       很现实的问题,大户人家可以走,小门小户的老百姓,离开皇都,又能去哪?别的地方就能生存的吗?

       不一定!

       因此,只能看着大户人家撤离。

       一直到晚上,都有不绝的车队出城。

       管?

       权贵太多,谁敢管?其中还有不少皇亲国戚,只能放任。

       。。

       次日。

       清晨。

       大批禁军入城,把从王宫到北城门的道路封锁,王宫的北迁开始,浩浩荡荡,直到中午,才撤掉封锁。

       王宫前所未有的冷清。

       倒也不是一个人没有,一些宫女和太监留下来,打扫维护。

       主殿。

       踏踏!

       贺亲王走上台阶,坐到了小皇帝的皇椅上,心中感慨万千,要说对这个位置不感兴趣,那是不可能的。

       但却没想到是以这种方式坐上。

       帝国危在旦夕,前线节节败退。

       就在今天上午。

       又是几封战报传来,三城失陷,勤王大军有几路直接被叛军敲掉。

       感觉距离大决战不远,而地点就是皇都,至于北霖?若皇都失陷的话,北霖只能算是收尾,不是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