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环顾众人,看着一个个官员脸上,露出的期待神色,心中一笑。

       朝中就是这样。

       一个官职,会引动无数人的心绪。

       会让无数人趋之若鹜。

       这也是杨广驾驭官员的方式,因为在这样的方式下,朝中官员,都会为他调动。所有人在他的面前,即便是再怎么聪明的人,因为权势的影响,也会犹如提线木偶一般。

       杨广道:“肃静!”

       刹那间,大殿中寂静无声。

       所有人的目光,都是落在杨广的身上,等着杨广的决断。

       杨广继续道:“内阁中,设立首辅,主持所有的事务。这一人选,由杨林担任。靠山王杨林,文武双全,堪称国之柱石,是首辅的最佳人选。”

       “臣遵旨!”

       杨林站出来,朗声说话。

       他作为内阁的首辅,自是没什么意外的,而且杨林在西域时,和王灿说了很多,也知道了王灿的想法,更知道了如今大隋接下来,需要怎么做。

       所以杨林内心,是愿意接下这一职务的。也只有如此,杨林才能保证大隋接下来的走向,能够按照王灿的规划进行。

       恰是如此,杨林才能不负王灿所托。

       杨广沉声道:“这内阁中,除了首辅杨林外,再设立两个名额,作为内阁成员,协助首辅处理政务。”

       随着杨林的话传出,一众朝臣都是激动了起来。

       两个名额,这是机会。

       尤其三省六部的官员,更是眼中有希望,因为一旦进入了内阁,那才是真正的权臣,才能左右大隋的方向。因为这内阁虽说品级,和三省齐平,可实际上,内阁能直接觐见皇帝,帮助皇帝处理政务,那么内阁的官员,即便是和三省长官平级,官职也是更高的。

       无它,能有皇帝信任。

       王灿如今,他没有再去坐在杨广的身旁,是站在下方的。他听到杨广说,内阁成员,再留下两个人选,内心便是踏实下来。

       两个名额,必然是孔颖达和房玄龄。

       因为此前的时候,国师府处理大隋的政务,即便是王灿不在大隋,但国师府依旧是让大隋运转良好,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

       这,足见孔颖达、房玄龄的能力。

       所以王灿很笃定。

       在所有人的期待中,杨广沉声道:“内阁的剩下两个人选,第一个是孔颖达,第二个是房玄龄,两人入内阁处事,协助杨林处理朝中政务。”

       “臣遵旨!”

       房玄龄和孔颖达齐齐站出来回答。

       原本两人的内心,已经是准备辞官,跟着王灿一起辞官隐退的。可如今,他们竟然进入内阁,还协助杨林处理政务,这就没有任何掣肘了。

       尤其,他们和杨林本就接触过。

       杨林也是王灿一手提拔起来的,所以两人协助杨林,内心自是甘愿的。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在朝中也没有什么影响。

       哗!!

       就在此时,朝中却是一片哗然。

       朝中的三省六部官员,一个个都议论不休。原本他们认为,这朝中的两个人员,可能从三省六部中挑选,问题是,这竟然都给了国师府。

       这让众人失望。

       “陛下,臣认为不妥!”

       就在此时,在人群中,却是有一人站了出来。此人乃是中书省的人,是中书侍郎,论及官职,是中书省的二把手。

       此人名叫崔诚。

       也是崔家出身,不过崔家和王灿为敌时,崔诚自始至终都不曾出面,也没去管家族的事情,所以崔诚在朝中,才一直是安全的,没有受到影响。

       王灿看着跳出来的人,嘴角噙着一抹笑容。他知道这是他辞官后,虽说杨广给了周王一直,但如今,王灿便不好插手政务了。

       即便王灿不喜,但也不能介入。

       这就是官场。

       否则王灿随意介入,那么官场的一切,很快就会被打乱。而朝廷中虽说有杨广在,但碍于朝局的恢复了规矩,崔诚站出来反对,只要是有理有据的,杨广也不能拿崔诚做什么。

       这是有人跳出来的原因。

       杨广眼眸眯了起来,审视着崔诚。杨林担任首辅,没有人反对。可如今,他安排孔颖达和房玄龄,却有人开口反对。

       明显这些人,是要打压国师府的势力。

       杨广淡淡道:“说吧,你为什么反对。既然是认为不妥,总要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崔诚微微躬身,不急不躁的道:“启禀陛下,不论是房玄龄,亦或是孔颖达,两人的年纪都不大,论及经验,也不够。尤其两人没有地方主政的经验,不懂大隋地方的情况。陡然,任命两人为内阁成员,便有些不妥。”

       杨广听到后,忽然冷笑起来。

       这算什么狗屁理由。

       莫非是,他这段时间不上朝,一直修道了,所以朝中的官员,认为他杨广的脾气,便已经是收敛起来,是没了杀气了吗?

       杨广身子前倾,更是压低了声音:“怎么,你认为两人都不妥。可在国师执政期间,都是孔颖达、房玄龄处理政务,朕只看到了大隋的蒸蒸日上,大隋的日渐昌隆。既然他们不懂,既然他们不知道治理国家,那么,为什么大隋越来越强盛呢?”

       崔诚道:“陛下,前些年黑冰台一事,便已经造成巨大影响。当时,整个大隋,杀的是血流成河,无数人死于杀戮。这,便是他们执政的手段。”

       “哈哈哈……”

       杨广听到后,大笑起来。

       这一刻,杨广内心的杀意,已然沸腾了起来。

       黑冰台杀戮一事,杨广是赞同。因为如今的大隋,能够如此昌盛,事实上,也仰赖于黑冰台的大肆杀戮。若非如此,大隋地方泛滥,那么整个大隋,都会出现巨大的动荡。

       这来之不易的何平,也会受到影响。

       可如今,竟然有人要翻案。

       尤其这翻案,便等同于是向王灿开战,要和王灿为敌。杨广对王灿,那是无比尊敬的,尤其王灿不曾贪恋半点的权势,如今更是离开了朝廷,竟然有人要针对王灿,这是找死。

       王灿注意到杨广的眼神。

       他心头一笑。

       看崔诚的眼神,就宛如看死人一样。他这才前脚离开朝廷,这人都还没有走出大殿,崔诚就迫不及待的站出来,要反对国师府,要反对王灿。

       这是找死!

       杨广笑罢后,冷冰冰的道:“看样子,朕这些年淡出朝廷,已经有人,记不得朕,是如何处理政务的。来人!”

       一声令下,便有甲士进入。

       杨广摆手指着崔诚,他眼神锐利,冷冰冰道:“把崔诚给朕拖下去,斩!”

       刷!

       崔诚面色大变。

       他没想到,自己的一席话,竟然引来了这般的杀身之祸。崔诚以头叩地,高呼道:“陛下,臣不过是据实说话,为何陛下,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就要杀臣。”

       杨广淡淡道:“崔诚,国师对大隋的功绩,不可抹灭,更不可能被污蔑。国师组建黑冰台行动,怎么不见你跳出来反对。如今国师一辞官,你就要挑出来,还反对朕的安排。是朕大,还是你更大。朕是皇帝,还是你是皇帝。”

       “朕久不理政务,还真当朕如今,已经是没了烟火气。”

       “当朕的刀不锋利了吗?”

       杨广说话时,那语气更是锐利,甚至于身子稍稍前倾,冷冰冰的道:“朕要杀你,谁敢阻拦,谁还能阻拦?”

       “拖下去,杀!”

       杨广直接就吩咐一声。

       甲士带着崔诚就往外走,即便是崔诚大声的求饶,大声的呐喊,可杨广却不为所动。不多时,就听见大殿外,传来了一声惨叫。

       中书侍郎,崔诚被杀!

       这一刻,朝廷中的百官,噤若寒蝉。他们忽然明白,杨广又回来了,他们熟悉的皇帝,又回来了,依旧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王灿看着杨广的处置,内心也是放心下来。

       有杨林在,又有房玄龄、孔颖达的协助,加上如今的杨广,也是要积极进取。所以在如今的情况下,王灿能对朝局放心。

       杨广环顾周围,再度道:“朕安排了房玄龄、孔颖达入内阁,现在,还有人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如果有的,尽管说出来。”

       众人闻言,忙不迭摇头。

       一个个都不敢说话。

       明知道如今的杨广,是站在王灿的一边,甚至于杨广的手段,依旧如此前那么狠辣。所以在这样的前提下,是没有人愿意和杨广做对的。

       只能老老实实的,听从杨广的安排。

       杨广见没有人说话,这才微微颔首,正色道:“既然都没有意见,那么房玄龄、孔颖达入阁的事情,就此定下。”

       “陛下圣明!”

       朝中的官员,开口说话。

       所有人都清楚,虽说如今王灿不在朝堂中,但实际上,情况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依旧是之前的味道,依旧是国师府的人主持朝政。

       杨广把所有的事情处理完,便宣布散朝,朝臣退走,杨广看着留在了大殿中的王灿,脸上却是流露出了不舍的神情,道:“国师,朕舍不得你啊!”

       他依旧以国师称呼。

       王灿轻笑,说道:“陛下,臣虽说不在朝堂上,但是,臣依旧在洛阳。短时间内,臣还会留在洛阳的,陛下有事,安排人传召便是。”

       杨广点了点头。

       也只能如此了,虽说王灿辞官,但好歹,还在洛阳的,他能随时见到王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