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府南郊、孟家村,今天老少爷们、大媳妇小姑娘都聚在一处。人人脸上都洋溢着笑脸,因为他们村的大人物孟祥辉上将军要回村祭祖。

       孟老太太坐在马车上,身边坐着大儿媳妇,以及两个孙子。马车前边是一身戎装,肩上扛着将星,身骑骏马的长子,周围还有一排骑马的警卫部队。老太太此时感觉幸福满满,觉得就是这样死去,一生也无憾了。

       “娘亲、马上到村里了,乡亲们都在头前相迎,咱们还是下车步行吧。”

       “这是自然、可不敢怠慢了乡邻,让他们觉得咱家太过跋扈。”

       老太太在大儿媳的搀扶下,下了马车。牵着两个孙子的手,昂首向村子走进。

       看着眼前熟悉又陌生的村子和村民,孟老太太甚是激动。十多年前带着三个儿子,举家北上延川的情形还历历在目。

       当年出于为丈夫和女儿报仇的执念,她带着三个儿子一路北上去投奔虎威军。那时候老太太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让清贼血债血偿,自家有三个儿子哪,怎么也要让丈夫在九泉之下能瞑目。这其中的苦楚和难心,也只有她最清楚。

       好在虎威军对他们这种抗清义士照顾有加,到了振川后,生活也有着落。大儿子也是争气,参军之后仕途顺利,一路直升,现在都成上将军了,总算是没有辜负她这一路的辛苦。

       老太太其实早都想来村里祭拜丈夫和女儿,只是几个儿子一直事务繁忙,尤其是长子,更是抽不开时间。不带大儿子来扫墓,怎么能显出孟家儿郎的气概,必须要让他爹看一看如今儿子的成就。这回大儿子终于有了休假,所以孟老太太赶紧安排回村扫墓的事宜。

       在村口同乡邻们打了招呼,见过礼之后,老太太就带着一行人,到了丈夫和女儿的墓前。

       孟老汉的墓,早就修整好了。老太太已经安排人,来祭拜过好几次。看着丈夫和闺女的墓地,她控制不住情绪的跪地哭泣。

       “他爸、我带着儿子、儿媳、孙子来看你了。你和闺女的仇算是报了,老大现在在定西王爷麾下,是领兵的上将军,手下儿郎数万,这些年,杀了无数鞑子。老二和老三也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了。老二没啥出息,现在才是个上校,在陇南当个保安团长。老三学了文、现在也是县丞了。你现在有了五个大孙子,咱们孟家是枝繁叶茂,老太太也算对得起你们孟家了。”

       在墓前絮絮叨叨的将这些年几个儿子的情况都说给了丈夫,哭完丈夫就到女儿的墓前继续哭。

       “闺女啊、你命苦!还没嫁人哪,就被清狗给糟蹋了。要是你能活着该多好,你的几个弟弟,现在都出息的很。有他们做后盾,找个夫家也不会受人欺负。咱们孟家现在是官宦之家了,你大弟更是了得,现在跺一跺脚,咱们三秦大地都能跟着抖哪。你咋就命这么薄,等不到这一天哪。”

       哭了个昏天黑地,孟老太太才结束了扫墓,回到村里。村里已经张罗好了流水席,等着孟家人一到就来席。

       孟家的飞黄腾达,让全村人都感到骄傲,村里出了个大官,肯定是好事。乡老们挨个过来给老太太敬酒。孟祥辉,自然也得起身给老乡们敬酒还礼。他就是官再大,在村里的老人面前也是小辈。

       “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喝上上将军给老汉敬的酒,老汉可是没白活。”

       “六爷爷说那里话,晚辈给你老敬酒是应有之意,还请不要责怪失礼。”

       “祥辉啊,你现在是顶大的官了,咱们村的子侄们,去当兵的不少,你以后也要照抚一二。都是族人,你带在身边上阵杀敌,用起来也顺手。”

       “只要是军纪容许,村里的子弟我肯定会多加照顾。”

       这种场合,自然要说些场面话。实际上,军中的军纪并不容许同村乡党在一个单位供职。这是新军和旧式军队最大的区别,新明军中并没有子弟兵一说,也不可能形成子弟体系。

       酒宴在傍晚时分才结束,孟家一行人趁着夜色赶回长安城的将军府。

       “老大、我想到村中久住,你完了派人把老宅重修一下,我就搬过去。”

       “娘、你这是何意?可是为儿这边照顾不周?或是儿媳惹恼了你?”

       “混账话,为娘只是想着叶落归根。到了村里,也能时常给你大和你姐扫个墓上柱香。”

       “可是村里毕竟没有城里安全,也不甚方便。此事还是再斟酌一下,等吾和老二和老三商量了,再做决定。”

       “等你们商量好了,老太太我就等不了了。都在军政府的治下,村里还有乡民相助,有什么不安全的?这事就这么定了。”

       “娘、还是稍缓些时日,起码等我从绥远回来了,再搬也不迟。”

       “你要去绥远?可是又要打大仗了?”

       “草原那边最近有些风声,军令部已经在做准备,我们师要北上驻防!”

       “鞑子们又不安分了?那为娘就等你打完这一仗了再说。”

       孟祥辉这次休假,就是北上之前的休整。情报体系,已经发来了预警信息,满清和蒙古部落,今年以来不是太消停,从军备准备来看,冬季可能会要对外用兵。

       能对那里用兵?无外乎就两处,大同一线或者是绥远青城一线。

       收缩大部分兵力退到山海关以东之后,清兵反而更自由了。他们的机动兵力一下子就富裕起来,稍微一动员就可以集结十几万八旗精锐,若是再和察哈尔等部连手,二三十万大军凑起来也不费劲。

       有这么富裕的机动兵力,强盗的本性不暴露出来才怪。当年入关劫掠的战术案例就摆在面前,重操旧业自然是水到渠成。

       关内的富裕,尤其是军政府治下的繁华程度,不用专门调查就能一清二楚。在他们看来,正面战场打不过,未必不能通过突袭和劫掠取得战略效果。李羊毛再厉害,也不可能将漫长的草原和晋北防线守的滴水不漏。只要突破一点,就能完成劫掠目标。

       自从栓步枪研制成功以后,李振新就对武器系统的升级不怎么上心了。以当前时代的生产能力,这几乎是够着天花板了。

       武器系统再想有一个跨越式发展,就得等蒸汽动力大规模运用和成熟以后才有可能。

       当然没有跨越式发展,不代表没有进步。这几年枪械、火炮的进步还是有的,武器系统从生产制造到实用性都有大幅的提升。

       总体来看,现有的武器功能在这个时代已经够用,除了缺一样速射性支援武器以外。

       这个短板,最近也被克服。兵器制造厂,最新研制了一款手摇式速射机枪。其结构和功能类似于后世的马克芯机枪,只不过供弹装置无法实现自动化,需要专门配一个人用人力摇动来实现。

       这款机枪非常笨重,操作也很麻烦,需要五个人才能正常运作。但其火力输出的优势非常明显,基本上能掩盖机动性不足的劣势。

       李振新看到实物以后,立马批准了大规模生产,正式列装部队的计划。暂定为营属战略支援性武器,在两到三年内到全军主战部队中普及。

       体系内武器的优势,到现在为止还是具备压倒性的。其它势力至今无法掌握烈性炸药与雷汞的生产工艺和配方,他们也没法大规模仿制栓动枪,以及制式子弹和炮弹。这些玩意是需要一个整体的工业生产系统,才能制造出来的。

       建一个大型工业化武器生产系统,不光需要机械,还得有规模化的技术积累。延川的兵工和机械制造体系,虽然建设的时候,花的钱并不算多,但现在想要复制拷贝一套出来,没有几千万两白银是根本不可能的。全国的势力全算进来,能花的起这个钱的只有满清,不过他们是最没可能搞出这套系统的势力。

       整个系统内主要的劣势是什么?在李振新看来还是粮食问题,粮食的供应能力依然非常脆弱。主要控制区域是西北地区,这里的自然环境不利于粮食生产的现状,很难改变。

       虽然有四川和中原这两大平原,可依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四川被破坏的太严重了,这几年在极力恢复,不过还是需要时间。起码再得五到八年时间,才能基本恢复过来。河南的情况要好一点,可这里有个致命问题,好的时候是优势,发生大规模的天灾,这里会把整个系统都拖垮。

       河南的人口占整个系统的一半以上,平原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又差,只要一有天灾就是大范围的,粮食生产但凡发生问题,后果就是巨大的灾难。

       前几年的大旱灾,还让人心有余悸。实际上那次抗灾,军政府体系只是解决了少部分问题,救助安置的百万灾民,最多是受灾人口的三分之一。其它的灾民,是凭着顽强的意志自己抗过去的。

       至于怎么抗过去的,可不能细琢磨。饿死了多少人,目前无法统计的。以后再发生这样的灾难,那就得军政府来抗这个雷,军政府不是满清,必须负责。

       “别山、今年的农业生产怎么样?”

       “情况不错,今年各地基本上风调雨顺,除了甘肃的巩昌、秦州、兰州等府有旱灾以外,其它地方都还好,粮食的产量应该比去年增加两成左右。”

       “要防止谷贱伤农的情况出现,咱们的粮食供应制度,还是有缺陷。粮食交易所运行也有些时间了,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漏洞,得想办法解决。”

       “确实有漏洞、粮商们在购粮的时候,把交通便利地区的粮价提的很高,可一些交通不便的府县,就无人问津。甚至有些县,还出现了税粮卖不出去的情况。”

       “这还是其一,粮商们的压价现象同样严重,于此同时,在供粮的时候,粮食都集中往大城市、有钱的地方跑。像大同这种虽然经济情况不好,可地理位置相当重要的地方,流入的粮食就不够。军方在那一地区,购粮的成本要比长安等地高出五成左右。”

       “王爷、要不咱们出台个政策,直接给粮商把底价定死。他们总不能只做赚钱的买卖,而损伤官府的利益。”

       “这样肯定不行,不是长久之计。吾的想法是成立一家大型官府直管的粮食公司,把粮商们不做的生意咱们做起来。这个粮食公司主要做的事是,建立粮食储备体系,粮食供应丰富的时候,大量收粮,提高市场的粮价,粮食欠收的时候大量出粮平抑物价。一些粮商不愿意收粮的地方粮食公司去收粮,粮商们不想供粮的地方咱们去供粮。”

       “可是这样一来,这个粮食公司恐怕只能干赔本的买卖,咱们军政府得一直贴钱进去。”

       “这也未必、粮食公司只要做的好了,未必赔钱,咱们办粮食公司还是有优势的,首先在资金和融资渠道上,就比他们雄厚。而在整体运营上,咱们的成本也可以控制的比他们便宜。同时咱们也有销售渠道的优势,军队、政府体系、官营产业,都是用粮大户,买谁的粮还不是咱们说了算?再说咱们还有供应社销粮场所。总得来说,粮食公司要办、并且要办好,还得是赢利的。”

       办官营的粮食公司,是非常有必要的。粮食命脉全部掌握在商人手中,太过危险,要增加政府在粮食市场的话语权,要有储备能力。对于粮食公司会亏本,李振新觉得只要管控好,并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目前这个时代,粮食的供应总得来说是供小于求,是极为重要的紧缺物资,大的方向是市场需求大于市场供给。唯一的矛盾就是有些年成、有些地方会供应宽裕而已,只要把时间矛盾调节开,总体保持盈利不难。

       粮食储备过多,也有办法来解决。比如增加副食品生产,增加酒类产品的生产,就能把太过富裕的粮食消耗了。酒精可以储藏的时间长,附加值还高,不光是日常消费品,也是重要的医疗、工业生产原料,是调节粮食供应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