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人究竟是吃错药了还是人命真的这么不值钱?被打出将近10换1的空军战损交换比,居然还敢这样源源不断地排伊尔-2炮灰来凿开我们的装甲部队正面?”

       对于苏联人悍不畏死的战法,担任zhōng yāng集团军群空中支援任务的第1航空队汉斯·耶顺内克中将和第5航空队指挥官布鲁诺·洛泽尔中将除了震惊还是震惊(德制空军编组最高级别是航空队,航空队下属是航空军、航空师,然后军、师下属才是飞行联队。)这不同于开战时的仓促应战一通乱打,苏联人已经从初始的被突袭中缓过一口气了,现在的一切作战都应该是有组织有指挥的,如果苏联人仍然这样猛攻死战,只能是出于蓄意的死命令。

       “没办法,即使苏联人用5架伊尔-2攻击机换一辆4号坦克,苏联人还是赚了——这种飞机几乎就是装甲和木头构建起来的,使用的发动机居然是锻压和铸造工艺结合制造的,只能确保150~200小时的使用寿命,成本非常低廉,而且苏联人根本不在乎,因为没有一架伊尔-2会活过200小时的,部分生产中出现的次品发动机也不会被丢掉,而是被用在一些同样由次品装甲组装起来的处理品飞机上,让只受过飞行理论学习,一次完整飞行经验都没有的新丁去开——他们只要成功起飞和在地面上学会如何开炮就行了,连降落都不用学习,那是我们的飞行员帮他们完成的事情。那些次品的成本甚至只有几千卢布……”汉斯·耶顺内克中将用一种自嘲的语气调侃着苏联人的凶悍。不过为了防止让同僚泄气,他没有把最关键的那一点说出来。

       那就是如果苏联人产能全开的话,一个月就可以生产2000架伊尔-2(当然,这个数据是原料供应没有瓶颈,而且苏联工业体系完整的情况下,在前沿大片工业区变成占领区后,苏联是保持不了这样的生产效率的。)

       “好吧……我相信俄罗斯轮盘赌这种游戏真的是俄国人发明的了。”布鲁诺·洛泽尔中将无奈的拍了一下自己的额头,“看来我们需要一种专门应对苏联人这样换命打法的武器,这种武器需要短时间内可以对低空慢速的苏军战机反复实施多次打击,而不是和FE-410B。最后,陆军方面发出的一份关于研发针对超低空重装甲强击机的战地防空战车的需求报告被放到了军备部长施佩尔的案头,最终结合了多方意见后,催生了后来使用黑豹底盘、全电动旋转炮塔的“球形闪电”防空战车。

       6月15rì,德军彻底分割了明斯克外围的苏军部队,把剩余的30万苏联士兵压缩到了不足1000平方公里的明斯克市区,6月18rì,吉尔波诺斯上将在守城作战中被德军的重炮击毙,彻底失去外援的苏军残部于当晚放下武器投降。

       整个明斯克包围圈内被歼灭的苏军西方面军部队达到了55万人的规模,苏军伤亡21万,被俘34万。总损失数量比原本的历史上多了20万人之多,这主要得益于德军步兵部队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让包围圈变得更为严实,让原本应该从莽莽密林中逃窜出去的苏军最终被堵了回来。只有苏军第36、37、39骑兵师和121、127步兵师5个师的部队大约4万余人的残部通过明斯克南部的包围圈薄弱地带逃入了普里皮亚特沼泽地——毕竟这里是所有机械化部队的禁区,加上德国人对苏联的地理环境还人生地不熟,德军的包围圈在这个方向上还是比较薄弱的,不过沼泽地形的特点也导致了这里的地形通过承载量必然不高,部队行军速度不快,除了轻步兵部队和骑兵,没有其他苏军重装部队逃脱成功。

       这5个师的苏军部队后来成为了普遍亲德的南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地区苏军游击部队的主要来源,并坚持战斗了很久——与以俄罗斯人为主要民族的地区不同的是,在后来德国人针对xìng的拉拢统战思路下,白俄罗斯地区和乌克兰一直都是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奥斯兰邦联一样箪食壶浆喜迎王师的典范地区。苏联人在这一地区几乎发展不了多少出于自发的游击力量。

       (描写战争的情节真的不是我的擅长啊……要是可以选的话我更喜欢写谋篇布局的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