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值钱的。

       说白了,这是真实的古代工艺,相隔近一千五百年,或许没那么精致完美,但是细节拉满,原汁原味。

       况且,这原本都是精品,乃王宫贵族之家所用,精致完美程度,说实话不差。

       出于同样的道理,书画作品应该也会值钱。

       一来是作品材质本身的原味度。

       二来,书画作品,前人临摹的天价者比比皆是。

       比如二王的作品,真本几乎不存在的情况下,虞世南,褚遂良,这等大家的临摹作品,便可当真。

       那都不是论作品,而是论字算的。

       且不是一字千金,而是,一字百万金。

       真要有机会,临个《兰亭序》,临个《快雪晴时帖》,《平安帖》,哪怕就是上个星期的,照样不便宜。

       况且,唐朝时期,很多真本都还在的,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李二本身貌似也是书法高手,传世作品之稀少,说失传也不过分,远非乾隆这等量产选手可比。

       当然,这些都不是现在要考虑的事情,当务之急,还是找厂家,批量定做。

       瓷器,不用说,肯定JDZ。

       青铜器选择就多了,仿古青铜器做的好的地方,国内不少,各擅所长,最终决定,古长安。

       书画……

       还没有,可现在好歹也是开国县伯了,应该不难。

       实在不行,郑愔姜篱也是会写的,看着还不错,或许不值钱,但是当装饰,营造氛围,些许提升逼格,还是没问题的。

       复制起来也简单,估计随便一个经营书画作品的公司,都能做。

       乐器,最好还是出国一趟。

       出国,走海关带进来,到时候该申请专利申请专利,没准还能搞个乐器厂玩玩。

       不过最近忙,爹妈晚上到,三日后,要去参加拍卖会,所以,暂时也就能办个护照,申请一下签证。

       等这事搞定,联系了一家猎头,坐下来,聊了聊招人的情况,这一上午,也差不多了。

       此时,骊山脚下,多了一个小蹴鞠场。

       也就是足球场。

       不过场子有点特别,就一个门,而且是在中间。

       关键这球门吧,貌似还是在空中的。

       就是两根柱子立着,上端拉一张网,网中间,有个圆形的,篮筐大小的洞。

       参加比赛的队伍是两支,分列球门两侧,但一队只有两人。

       踢也不是在地上滚,而是以颠为主。

       颠着颠着,一脚用力,蹴鞠飞起,目标,俨然就是空中网中央那不大的洞。

       玩得还挺嗨。

       听着笑声过来,一眼就看见男装束发,绑着额带,英姿飒爽的永嘉,一脚将蹴鞠踢得飞起,划着美妙的弧线穿过球洞。

       这边,郑愔姜篱香汗淋漓,也不知是技术不行,还是有意放水,反正没接住。

       于是,全场欢呼,场边观众大声叫好,

       而这球,好巧不巧,刚好滚过来,停在他脚边。

       “郎君!”

       “阿郎!”

       “……”

       终于发现了。

       看他把蹴鞠捡起来,纷纷笑着打招呼。

       永嘉隔空喊话:“陈远,来得正好,敢不敢比试比试?”

       陈远抛了抛手里的球,还挺轻。

       据说这玩意,最初是实心的,里面填充羽毛等物,外面皮革也很硬,都是地上滚,很难飞起来。

       可手里头这个,绝逼空心的。

       而且做工看着相当不错,精心鞣制的皮革,摸着柔软舒适,缝合亦整齐美观。

       手指按一下,弹性十足。

       总的来说,除了个头稍微小一号,色泽没那么明艳,表面没那么光滑,跟现代足球也没多大区别。

       重点,这个皮,它绝对是真的……

       这时,永嘉又开始叫阵了,笑着喊道:“行不行啊,不行就说,光摸是没用的!”

       顿时周围哈哈大笑。

       又有人呐喊助威,陈伯上,阿郎上,万不能让一小女子给看扁了。

       陈远这会也忍不住笑了,高声回道:“少得瑟,还行不行,看不起谁呢?”

       说罢,手一松,凌空就是一脚。

       居然,还空了……

       再来,还空。

       又来,这次算是踢到了,却是网都没蹭到,飞出去老远。

       顿时又是一片哄笑。

       等来到场上,屡次三番尝试,最终发现,唯一适合他进球的方式,是用手。

       可投。

       可灌。

       永嘉还是被打败了,看了一会,笑得肚子疼。

       好一阵过去,才示范了两次,乐道:“蹴鞠,没踢过么?”

       陈远靠着门柱子坐下:“踢过啊,足球嘛,想当年,我还是班足球队队员呢!”

       “班足球队队员?”永嘉莞尔,亦在旁边坐下:“那怎么踢这么烂?”

       陈远扭头瞅了瞅,又回头,耸耸肩:“那也不能怪我啊,国家队都踢那么臭,跟特么几十年没洗脚一样,我能怎么样?

       再说了,我踢后卫的,擅长奔跑,不擅射门。”

       说完又侧脸抬头看看球门:“蹴鞠都是这么玩的吗?”

       “不是啊!”

       “玩法多了,宫里,长安城内,都有专用的蹴鞠场,一般都是双球门,场地也比较大,两支队伍,各十二人,踢起来那才叫好看。”

       “也有不用球门的,叫白打,就是用脚,膝盖,肩,头,让蹴鞠不落地,一般女子都这么玩。”

       “……”

       说来说去,还是蹴鞠制作技术发展了。

       过去的蹴鞠,又重又硬,最初,是军体项目,是军中用于操练兵卒的。

       当时也暴力。

       据说,搂搂抱抱都不是问题,过肩摔,那叫帅气。

       而在遥远的传说时代,更是血腥,战争中斩敌寇首级为鞠者,屡见不鲜。

       《十六级·正乱》便记载,黄帝蚩尤之战中,黄帝擒获蚩尤,为鼓舞士气,充其胃以为鞠,使人执之,多中者赏。

       可现如今,蹴鞠,以猪尿泡吹成内胆,外附鞣制过的皮革,精心缝制,轻巧便利,便连女子,都可以轻松的踢着玩。

       自然而然,也就走出军伍,成了一种老少皆宜,当下普遍流行的娱乐活动。

       倒是有点全民看球的意思。

       而据说,当今皇帝陛下李二,也极爱蹴鞠,本身还是一把好手。

       这往后就不说了。

       凭借着一脚好球,平步青云的高太尉,饶是不怎么研究历史,亦让人如雷贯耳。

       听完,陈远便道:“那双球门的比赛,也是要把蹴鞠踢进这么小一个洞吗?”

       “对啊,不过这不叫洞,这叫风流眼。”

       “哦,那可是真够风流的。”

       陈远点头。

       还好现代足球是门,不是这所谓的风流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