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夜饭年夜饭,顾名思义,是大年三十这天夜里的饭。

       诚然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习俗,有些地方是年早饭,还有些地方是年午饭,但归根结底,年夜饭才是常态。

       大部分地方都是大年三十的夜晚,也就是除夕,团年,吃团圆饭。

       骊山脚下便是。

       这是村子成立的第二个年头,如果说上一年还略显仓促,很多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那么今年便很充裕,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进行准备了。

       也因此,即便都提前做了准备,这天超市里还是人来人往,格外热闹。

       村里小孩子们一直舍不得穿,特意留到这一天的新棉袄也都穿了出来。

       到处笑声洋溢,喜气洋洋。

       而另一边,长安城虽然同样喜庆,却又有着一种截然不同的繁忙与紧张。

       因为今晚有灯会。

       这灯可不是过往的灯火,而是划时代的点灯。

       还有很多人看,文武百官,平民百姓,各地官员,番邦使节。

       容不得半点错漏。

       也因此,哪怕其实已经稳定运行有一段时日了,长安电网的工作人员依然不敢怠慢,早早的便按照计划开始检修。

       光这些还不行。

       因为还有安全问题。

       电也好,焰火也罢,都是有可能导致火灾的,尤其存在大量木质建筑的情况下。

       所以除了长安电网,又有一支专司消防的队伍在行动,挨家挨户,一个店面一个店面,宣传防火知识,排查安全隐患。

       到这里依然不够。

       光有灯火,光安全,也是不行的,还得繁华,有得吃,有得喝,有得玩。

       视线再度回归骊山脚下。

       跟村子里一样,这边别墅里也在忙,便连金德曼都参与进来,开始为今天的年夜饭做准备。

       陈远回来时是下午。

       老家的乡下,冬日短,一般都是吃两顿。

       所以下午三点多,就着早上没吃完的随便吃了点,他就带着永嘉回来了。

       这时正好在包饺子,便双双加入。

       忽然郑丽婉问道:“夫君,今夜长安灯会,咱们也去么?”

       陈远一本正经捏着饺子,闻言笑着答道:“去啊,怎么,有问题?”

       郑丽婉笑着摇头:“没有啊,只是这样一来,年夜饭什么时候吃呢?”

       “是哦,这年夜饭怎么吃呢,今夜路上必定人多,此去长安,一来一回弄不好得两三个小时呢!”这问题之前还真就没想过,闻言永嘉也开始询问。

       陈远呵呵一笑:“那就晚上回来再吃呗,眼下天黑得早,咱们早点吃,少吃点,吃完出发,等回来再吃年夜饭,正好。”

       说完问金德曼道:“长安那边有没有来消息,叫什么时候过去?”

       金德曼笑着点头:“来了,五点,朱雀门外,先到宫中赴宴。”

       “哦,那我是不是也要去?”

       陈远其实没什么兴趣。

       对他来说,保持现在这样的状态最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可万一真要是请了,该给的面子还是要给的。

       郑丽婉忍俊不禁:“要去的啊,夫君可是当朝大员,这不,请柬都发出来了。”

       说着便让玉珠将代收的请柬呈上。

       又有永嘉的。

       看完,陈远耸耸肩,“来唐这么久,终于要见皇帝了。”

       说完又揽着永嘉肩膀笑道:“不过还是老规矩,先送夫人回府参加家宴。”

       “多谢夫君。”永嘉很开心,心里很甜,又忍不住想笑。

       因为她基本上可以肯定所谓的见皇帝是一厢情愿。

       换句话说,设宴归设宴,可那个腹黑男出现在晚宴上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相比宫里的宴会,那两口子大概率会跟她一样去往大安宫。

       包括长乐,李承乾,李泰,李治。

       至于宫里的宴会,有礼部鸿胪寺张罗,有宗室王爷出面就行了,李二才不会这么轻易暴露。

       事实也的确如此。

       饺子包好,简单吃了些,大部队出发前往长安。

       到五点,昏暗的天色中街灯亮起,宫门大开,一路明亮的路灯,又间或着红色的灯笼,火树银花,分外好看。

       本土制作的焰火也在这个时候点燃,在长安城不同的地方冲霄而起,那一刻夜空被照亮,人们的脸庞被照亮,万紫千红,尽显盛世华彩。

       “漂亮啊!”

       “是啊,这日子,嘿,越来越像是在做梦了!”

       “还是俺老程的兄弟厉害,要是没有俺老程的兄弟,哪来的今天?”

       “滚,你个老夯货,跟你有什么关系?”

       “就是,别老往自己脸上贴金,陈老弟,别理他,一会咱们一桌,好好喝几杯!”

       “……”

       还是很震撼的。

       不论平时关系如何,对于在场众人来说,这都是一个幸福的值得铭记的时刻。

       此刻这副璀璨的画卷,有他们一份功劳。

       对于一直游离于朝堂之外,实际上影响又无处不在,还经常送各种东西把关系维持得很好的陈远,大老们也十分热络。

       可皇帝就是没来。

       皇帝带着皇后及太子等人到大安宫尽孝道去了,时任礼部尚书同时又是宗室名将的李孝恭亲口说的。

       为此众人还称颂不已。

       对于陈远来说,这其实也是个好消息,毕竟皇帝这种生物,能不要近距离打交道,还是尽可能不要近距离打交道。

       这样省心,少死很多脑细胞。

       他也没走寻常路。

       作为科教部尚书,炙手可热的大员,他的排位是很靠前的,单人单席,引领一方。

       这样的位置,不但受人尊崇,且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可他就是把金德曼拉过来了。

       金德曼贵为新罗女王,原本也是单人单席,瞩目一方,可就是在他的邀请下,变成了两人共坐一席。

       于是乎场面就变得十分热闹。

       明明也没什么,但好像就是有了什么,一干大老为首,众人纷纷敬酒,调侃,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