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她先入为主了吗?

       沈昭忍不住皱眉。

       她原先一直以为以大长公主的心性,必定要求江山安稳,海晏河清。因而当得知云道溪隐有谋反之象后,便以为其必受大长公主的压制。

       所以永嘉侯才会被调回京师。所以那日云礼问他在至亲中做出抉择时,她才会十分自然地接了一句“我知道”。

       可若事实并非如此——

       大长公主在韬光养晦吗?

       她至今还记得当年在秋猎之时,自己与其的一番对话。大长公主的话语间丝毫不掩饰对崇仁皇帝的轻视,她当时还在怀疑,为何对方不惧崇仁皇帝,又让云礼兄妹变成如今这模样?

       如果真是为子孙谋后路——

       那这皇位该谁来坐?

       大长公主年岁已至,有心无力。而柔惠郡主并无大才,自然唯有云道溪或者云礼。可这样一来,这大周朝的江山就该姓云而非慕容了啊。

       除非大长公主再扶持一个皇子,而其手中又握着国玺,自然谁是正统都由她说了算!

       可若真走的那一步,她有把握让这江山不归云氏所有吗?

       沈昭觉得这解释有些牵强。

       可唯有这样的解释,才可说明大长公主为何不精心教养云礼兄妹。唯有这样才可麻痹崇仁皇帝,却因手中握有权势而保全家族。

       大长公主终究要为子孙谋生路。

       可这样的打算,云礼知道吗?

       沈昭思及此处,不由得微叹了口气。

       想必是不清楚的。

       以云礼的心性,此刻怕是见不得这种谋反之事,也不愿用这样的方式插手皇储之争。

       沈昭不由得想起云道溪之前在辽东和广东所行之事,面上忧色更重。

       若云道溪后面真有大长公主的影子,那所谓的出海寻人,在开海禁迎人岂非都是大长公主授意?若真如此,云道溪应当未曾与倭贼勾结,或许只是单纯的开海禁,为国朝谋利罢了。

       不过就算如此,他之前的所作所为——沈昭叹了口气。若是云礼知道自己的至亲因这些争斗,在朝中掀起无数腥风血雨,置百姓生死于不顾,只怕该恼火才是。

       她不由得又同沈明义说道:“既然祖父怀疑到大长公主身上,兴许大长公主府眼下已有自己扶持的皇子,只是我们并不清楚罢了。”

       沈明义却抱着几分疑惑。

       “眼下看两位皇子在朝中斗得如火如荼,可不像有大长公主扶持的模样啊。”

       “朝中的皇子又不只有这两位风头正盛的。”沈昭下意识地说道。

       沈明义闻言一怔。

       “还能有谁?九皇子吗?”

       沈昭并不言语。

       却想起了当时云礼同他谈及慕容祁时的态度,且慕容祁安稳至今日,确实不简单啊。但此事已非他们可管,沈昭将这个念头撇开。

       随即说道:“望祖父在处置梅姨娘一事时,视情况而定。不论对方眼下是何态度,其实力必不可小觑,非我们沈家可对敌。”

       言下之意是梅姨娘必要除掉,云道溪的具体目的要打探清楚,却不可公然与之为敌。一旦闹得太难堪,对方出手逼迫沈家……虽则有她在,未必会受其压制,可到底撕破脸皮,水火不容。

       毕竟眼下永嘉侯虽安插了眼线,可到底没真对沈家做什么,梅姨娘比之沈王氏还要安分守己些。

       沈明义却笑道:“依我看,你是不愿让永嘉侯世子在中间左右为难。”

       沈昭面色赧然。

       “让祖父见笑了。”

       果真是不愿与他们为敌的意思。

       沈明义见此,忍不住深深看了她一眼,“见你这模样,莫非真是上心了?”

       沈昭这次沉默不语。

       “罢了。”沈明义叹了口气,“祖父无能,护不住你父亲,眼下他就你和远哥儿这点血脉,我又能狠绝到哪儿去?只要他们不将人逼到绝境,我自不会……”

       沈昭起身朝他深深一拜。

       心里头却清楚,大兴沈氏手里头并没有多少东西,只怕以对方的心性也看不上。关键是福州沈氏那边……永嘉侯这样的打算,若是他们不肯交出来,焉有放过之理?

       这才是真正的难以抉择!

       沈昭满怀忧虑,头一次生出逃避的想法,不能让云礼知道这些事,也不能让沈家跟云道溪交恶。这都是能瞒一时是一时的东西。

       沈明义不知她心中所想,只知沈家眼下忧患甚重,兀自想起后路来,同时挥手让她退下。

       沈昭回到自己的院子里。

       书房角落里的高几上摆着一盆萱草,正是后来云礼又送给她的。他自小与药草为伴,便也喜欢上这些花花草草了,时不时地给沈昭送一盆。

       在花棚里,还养着许多这样寻常的花草,同高门大宅常养的兰花,牡丹,海棠并不相同。

       可沈昭知道,这些都暗含深意,她每每收一盆,都会去查一番典籍。

       这都是云礼的心意。

       她思及此处,忍不住幽幽地叹了口气。但愿永嘉侯所求甚少,再不就是惟愿他们是真的为民言事,寻一个好的皇帝,让沈家能心甘情愿地交出国玺来,而不必到兵刃相见那一步。

       然而她这念头刚冒出没多久,竹里溪那边又传来了消息,是同沈王氏那有血脉之连的兄长霍尚穆有关的。

       霍尚穆虽出于寒门,身世清苦,可在仕途上却比许多人要顺畅得多。一步步升迁都走得极为巧妙,不惹人注目,却刚好坐到了合适的官位。

       这放在世家子弟身上极为合理,可在他一个寒门学子身上,甚至于连自己嫡亲妹妹都护不好的人身上,就极为不合理了。

       王家可没有这样的本事,三品侍郎官也不是想有就有的。而眼下,沈昭得到的消息更为确切,霍尚穆在仕途上的贵人不少,但有一人与他来往是最为频繁的。

       真定薛家二房的当家老爷。

       而大长公主府的驸马薛敦便是出身真定二房旁支。

       这里头未必没有联系。

       当年薛敦自断前程,入府为驸马,是因仰慕大长公主的风采。其家族明言同他断绝来往,可到底是有血脉关系的至亲,哪能说断就断?若是大长公主想在朝中发展文臣势力,还真要借助薛家这样的大家族。

       因此并未真的断绝来往。

       而眼下这位兵部右侍郎与薛家来往密切,焉知其中没有关联?

       沈昭当即将这消息告知沈明义。

       而沈明义亦在此时得知此事。

       沈昭知晓后,却不免起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