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夜已渐起凉意。

       入秋之后,京师的风愈发大,时常能在半夜里听到冷风呼啸而过的声音。

       因着近日琐事颇多,又事事没个头绪,沈昭的心相较往常而言多了几分忧虑,便连睡眠也轻了些许。尤其是这种刮大风的日子,吹得窗户砰砰作响,她便更容易惊醒。

       这天夜里是好不容易入了睡。

       可还没得个安稳,又听到外头有噪杂的声音传来,伴着吆喝声,吵得人心烦意乱。

       这下是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了。

       她不由得睁眼,偏头看去,只见窗户外头隔得远远的地方似乎有火光跳跃,明灭难辨。

       “碧石!碧石!”

       守夜的丫鬟睡得死,外头的声音没能把她吵醒,倒让沈昭喊了好几声,才醒过神来。

       连忙趿拉着鞋快步走到拔步床边。

       “姑娘,可是要夜起更衣?”

       沈昭摇摇头,只问,“外头是什么声音?”

       大意的小丫头这才发觉异样,正欲回话,却见一人推门而进。

       “姑娘。”

       是析玉的声音。

       只见她进了门,先是让小丫头去掌灯,自己则走到床边。

       “听说东府那边遭了贼,被夜间巡城的兵马司发觉了,眼下正在捉拿盗贼,方才寻到我们府上了。老太爷让府里的人都先去福寿堂,等兵马司的人搜寻完再回房。”

       沈昭闻言不禁诧异起来。

       五城兵马司往常不是没有缉拿过盗贼,可若每回都这般搜寻,他们这些人家也就不必睡了。更何况,城中好几处都是达官贵族聚集地,而五城兵马司位卑权低,根本得罪不起。

       久而久之,便有了个不成文的规定,一旦遇到城中大户人家,都只会象征性的探查一番,多是避开的。除非是真遇到特殊情况,或者紧急时候。

       沈家虽谈不上高门大宅,可五城兵马司这点眼力见儿还是有的。若非情况特殊,必不会做出半夜里让府中上下皆起身的举动。

       可见此次情况复杂。

       沈昭略一思索,连忙起身,让析玉服侍着更衣。

       又问起外头的情况来。

       “你方才说,是有盗贼潜进东府了?这东西两府都在一条巷子里,差不了几步路程,可见这盗贼的脚程不快。他们可有说东府丢了何物什?”

       析玉不知她怎会联想到盗贼的脚程,只当作听不分明,又道:

       “他们并未明说,只道东府大老爷丢了个极重要的物什,那盗贼又是蓄意谋划,还引燃了后院的角房,准备趁乱逃脱,不想却被巡城的官兵发觉。”

       沈昭想不明白东府丢了怎样的物什,竟惹得兵马司的人为其追查不休,还要连连打搅他们。

       “听人说,那盗贼原是东府大老爷身边服侍的,对这附近的情况亦是轻车熟路得很。这才寻到我们府上了。只怕是早已寻好了退路。”

       沈昭闻言倒是诧异了一下,一面由她扶着去福寿堂,一面询问起来。

       “是谁说跑到我们府上来了?”

       “是五城兵马司的官兵,说是看到了一个黑影从府里的后门溜了进去。您也知道,颐风院那边早已荒废,素日里并无多少人过去,因此看管并不严,仆从偶尔忘了锁门,也属正常。

       若非兵马司的官兵心中十分笃定,他们又哪敢这般堂而皇之地上门追捕?沈府好歹是少卿门第,声望不低,可不是谁都能闯。”

       不得不说,自沈行谨任大理寺少卿后,沈家门第确实高了许多。

       沈昭听着便神色不明地笑了笑。

       “既然是东府大老爷丢了东西,我们自然也要配合兵马司的官兵,最好能捉到那吃里扒外的不义之贼,也好寻回丢失的物什。”

       析玉听闻,亦应和了一句,“正是这个理呢。不然老太爷也不会连夜喊人起身。”

       说话间,几人已到了福寿堂。

       大家伙儿几乎都到了。

       沈明义坐在上首,几位老爷太太均坐在一旁的官帽椅上,少爷们站在堂中,姑娘们则被安置在屏风后头。因为此刻,领着官兵过来搜查的兵马司指挥使正在同沈明义寒暄。

       沈昭往外扫了一眼。

       发觉除去仍在小佛堂静闭思过的沈老太太和今夜留守在大理寺的沈行谨外,其余人差不多都到了。

       连年纪尚小的大房长孙也被乳母抱着站在一旁。这也是怕搜寻的时候将人给惊扰了。

       但是半夜里将人喊醒来,终究是让人心生怨气的。

       年纪尚大的没怎么说话,倒是八姑娘沈曦被养得娇气了些,忍不住抱怨起来。

       “也不知东府的大伯父是丢了何物什?他们当差的也是,这么个人都没看住,反倒叫他跑到了别处,这大半夜的还不让人睡觉,竟是直接将我们都喊醒。最好能捉到那贼才是,若捉不到……”

       捉不到如何,她倒没接着说,毕竟兵马司的指挥使还坐在外头。

       可那怨气却一点儿不见少。

       一旁的沈昀见此,便忍不住低声呵斥了一句。

       “既是自己家里人丢了东西,自然要配合查看才是。大家伙儿都起了身,不见多嘴说话的,偏你格外矜贵娇气些,受不得这受不得那的。”

       虽则她脸上也带着些许不耐烦的神色,但比之沈曦却好太多。

       自从沈暄出嫁后,沈昀就是家中年纪最大的。素日里行事也都带着长姐风范,一旦弟弟妹妹哪里行事出了差错,定然是会出声纠正的。

       比起沈昭初见她那会儿,真真是不止懂事了一星半点。

       她如今年近十七,早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但不知是沈行谨另有打算,还是沈昀自作主张,总之,都没有议亲的迹象。

       沈昭料想,她许是惦记着慕容祗。

       沈曦被她说得脸热,想要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只得喑声。

       这时外头又传来了动响。

       “怎么样?可有捉到那贼子?”

       “禀大人,卑职命人将沈府上下找了个遍,并未寻到人影。”

       指挥使闻此,神色顿时一变。

       先前说得信誓旦旦,只差拍着胸脯跟人保证说那贼子从沈家西府的后面溜进去了,如今一搜却说没寻到人影。这岂非耍儿戏呢?这下该得罪人了。

       指挥使的脸色有些难看。

       他忍不住放大了声音,厉声问道:“你确定都搜了个遍?还有方才看到那贼子溜进的院子可是仔仔细细搜查了的?”

       这副指挥使自己也忧心。

       听他语气不善,又连忙说道:“还有两处……”

       “那不赶紧去——”

       指挥使抬高了音调,复又戛然而止。而后问道:

       “是哪两处?”

       副指挥使下意识地抬眼看了沈明义一眼,又道:“是院子旁边的小佛堂和一处别院。”

       众人便将目光放在沈明义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