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书院同国子监握手言和。

       京城各大报刊可没和这两家言和,自然不会放过他们。

       山河书院和国子监这对生死冤家,相互怼了这么多年,终于上升到肢体接触。

       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

       自从报刊业出现以来,每个人都在期盼着这一天,期待两家面对面干一架,而不是天天在报纸上打嘴仗。

       梦想终于实现。

       两家终于干起来了。

       管他是不是握手言和,私下里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交易。

       写!

       好好写!

       头版头条!

       谁来说情都不好使。

       断我头版,犹如生死仇敌,决不能容忍。

       这是身为报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操守。

       除非宫里发话,或是报业司出面,否则谁来都不好使。

       多好的题材啊!

       光是两家这些年的恩怨情仇,就足够开半个月的专题报道。

       将两家一一扒皮,那些从外地来京赶考的学子,一定会激动得嗷嗷乱叫。

       连带着周边买卖都能迎来一波小高峰。

       比如以两家书院为蓝本出版的传奇小说《寒窗苦读十二载》,就可以圈一波钱。

       连带着其他传奇小说的销量,好生操作一番,也能涨一波。

       这么多年经验累积,报业从业人员,都有了敏锐的市场嗅觉。

       打架第二天,各大报刊,惊悚标题,博人眼球。

       前世今生,恩怨情仇,在文人的,好似旷世绝恋,相爱相杀。

       本是相亲相爱,为何反目成仇,拳脚相向?

       这是为什么啊?

       “到底是为什么?”

       说书人唾沫横飞,听书的客官随口一问。

       “山河书院和国子监,为何会反目成仇,此事说来话长。”

       “慢慢说,我们不着急。”

       “什么时候说完,我们什么时候散场。”

       听者热情,说书人也来了劲。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三分真七分假。

       听下来,基本上胡说八道。

       奈何小民就爱听。

       山河书院和国子监的恩怨情仇,就是这个年代的顶级大片,还是持续了十几年的大片,并且会一直演绎下去。

       书院长存,大片永远不落幕。

       被各大报纸一炒作,全京城的人都在欢呼。

       没有亲眼看到打架的场面,能在报纸上看到详细的描述,已无憾。

       朝廷官员怒斥一声:“荒唐!”

       “就该将参与打架的学子全部开除。”

       “国子监自从搬到城外,就越发不像话。”

       “这个国子监祭酒,是不是该换了?”

       “山河书院是不是也该纳入礼部,管束起来?大不了给山河书院的山长一官半职。总不能让他们一直这么胡来。几百人跑到国子监打群架,荒唐透顶,幸亏没出人命。”

       “是该管束起来。”

       “以什么名义管束?”

       “户部这些年一直在供应山河书院的粮食,就以这个理由将他管起来。”

       “那是皇后娘娘的后花园,礼部插不上手。”

       “总得试试。”

       “最近朝堂上一直在闹腾草原海外,占地为王,六品官身的事情。这个时候提山河书院,时机不合适。”

       “说的有理。一听说能给六品官身,官场上每个人都闻风而动。谁家都有几个不成器的儿孙,能有机会替儿孙们谋个前程,这个时候,不会有人同陛下皇后娘娘唱反调。”

       “难道就这么放过山河书院?”

       “将来肯定会有机会。”

       “错过这次机会,谁知道要等多少年才能等到第二次这般好的机会。”

       “山河书院几千学子,规模上已经超过国子监,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书院。我就不信,你们没动过心,不想到山河书院谋求一官半职?”

       几千学子啊!

       多么庞大的数量。

       到山河书院任职,也就意味着只需一二十年的时间,师生关系将遍布朝堂。

       这是何等恐怖的人脉关系。

       前提是,山河书院得纳入朝廷管束,有官职实缺。

       大家都在做官,谁都不想辞官去山河书院教书。

       只想去山河书院做官。

       “还是先顾着海外和草原,山河书院的事情需从长计议。那毕竟是皇后娘娘亲自办起来的书院,想要动他,难度很高。一个不好,我们都得走一趟诏狱。”

       “山河书院学子同国子监打群架,这就是最好的时机,你们却硬生生错过,总有后悔的一天。”

       “国子监也真是的,这么大的事情,为何不报到宫里?若是陛下问起来,我们就能顺水推舟。”

       “恐怕是因为国子监祭酒没有必赢的把握,所以不敢将事情报到宫里。反正没死人,都是一些皮外伤,瞒着宫里,即便事后被查出来,宫里也不会追责。”

       “为何说国子监没有必赢的把握?”

       “知道这次打架的起因吗?起因来自于游园会名额。国子监学子为了争抢名额内讧,山河书院学子跑去看热闹,才有了后面的事情。”

       “刘实老匹夫,想要保住国子监官宦子弟参加游园会的名额,自然不敢将事情闹大。若是此事闹到御前,游园会十有九八得泡汤,国子监上下,定会恨死他。”

       “什么游园会,全都是文青书局搞出来的鬼名堂,噱头。明儿我就上本,弹劾文青书局,弹劾报业司。文青书局乱搞,报业司为何不严加管束。”

       “嘘!别瞎说!”

       “莫非兄台知道游园会内情?”

       “宫里面的事情,我哪能知道。”

       “宫里?难道是说大皇子选妻一事?”

       “我可什么都没说。”

       “真是荒唐!”

       “的确荒唐。”

       “可要上本弹劾?”

       “没必要。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大皇子也到了该娶妻生子的年纪。上本弹劾,让陛下的脸往哪里搁。”

       “说的有理。”

       ……

       下了朝,刘诏跑长安宫。

       “山河书院同国子监打架,闹得人尽皆知,你不管管?”

       顾玖翻着当日的报纸,不急不缓地说道:“他们私下里已经握手言和,我就不必多事去干涉。”

       “几百人斗殴,如此严重的事件,两边竟然妄图隐瞒,真是荒唐!”刘诏气呼呼,“朕应该严惩两家书院。”

       顾玖随口问道:“你打算怎么严惩?”

       “取消游园会资格,都不准去。你觉着怎么样?”

       “不怎么样。我已经命人将参与打架的学子名单登记下来,等过了游园会,自有处置。”

       刘诏问道:“你打算怎么处置?”

       顾玖轻声一笑,“那么喜欢打架,全体都有,去京大营历练一个月,成绩计入学期考核。”

       刘诏连连点头,“此法甚妙!”

       他有点动心,要不要将朝堂上那些看不顺眼的老家伙,全都丢到京大营历练。

       想着官员们老胳膊老腿,罢了,罢了。

       他是个仁慈的帝王,不折腾人。

       折腾起来就不是人。

       顾玖笑着问他,“有人在你面前告状?”

       “报纸上都报道出来,朕想装作不知道此事都不行。两家书院,真是越来越荒唐!莫非是功课太少的缘故?”

       顾玖愣了下,想起后世网络上经典段子,笑了起来。

       “你说的有理,一定是功课太少。得和两家书院说一声,多布置点功课,就没时间出来浪。”

       ……

       皇后娘娘亲自发话,说书院给学子布置的功课太少,致使学子们有时间出去浪。

       两家书院能怎么办?

       只能从了!

       从山河书院到国子监,所有科目的功课,全都加倍。

       叫你们浪,叫你们浪,终于浪出事情来了吧。

       乖乖写功课吧!

       哭没用!

       后悔已经迟了!

       只恨没早几年报考山河书院(国子监)。

       更恨山河书院(国子监)那帮蠢货。

       不对!

       罪魁祸首,是那只不知从何处飞出来的鞋子。

       如果没有那只鞋子,大家君子动口不动手,肯定不会打起来。

       “亏死了,失了一双鞋,一件衫,如今功课还要加倍。”

       “更过分的是,国子监竟然好意思要十个游园会名额,山长还给了。”

       “国子监那群蠢货!”

       “改日寻了机会敲闷棍。”

       “一起一起。”

       国子监的学子,也在吐槽山河书院。

       “山河书院的人脑子都进水了吧,我们国子监的事情关他们屁事。还敢跑来看热闹,脸可真大。”

       “山河书院一向粗鲁野蛮,这种人当了官也是个搅屎棍。”

       “才给了区区十个游园会的名额,实在是咽不下这口气。什么时候非得找回场子不可。”

       “而且还害得大家功课加倍,连出门的时间都没有。”

       “真是欺人太甚!”

       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却不知,京大营正在等着他们,发泄过剩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