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社的聂川团队现在其实只是以天行社作为吸收人才的平台,而团队则是独立的工作室,通过了正规的注册,所以可以接公司的外包项目,走正常的软件工业生产流程,也就是说,团队其实是个在校大学生成立的公司了,科大其实没有调查工作室项目的权力,严格来说,天行社其实可以对抗科大审查。
只是考虑到和校方的关系,以及此事带来的影响力,还有天行社欲以科大为平台的可持续发展,程燃没有阻止校方对天行社独立工作室的审查。
而其实那些合同也不存在保密的必要,都是cq和联众,还有录属伏龙的机构发来的一些练手外包,甲方其实就是程燃,当然不会追究工作室的责任。
只是聂川电话里提到了老三。天行社独立工作室成立之初的八个人,都以加入的顺序代号相称。
老三是团队里第三个加入的人,叫做郑兴,郑兴是科大研究生,但专业并不是芯片设计,可以说最初时根本一窍不通,不过天行社的成立并不是要寻找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这种事挂个招聘广告,岂不是更精准更快?
相关领域的成就不是说你是这个专业,你就有天生优势的,芯片领域不是这样的定式,有天然太多的需要更新和探索的内容,这不是死守着学校教授的基础知识,就能去闯天下的领域。
同样一件事,在有天赋和没天赋的人面前,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没天赋的专业学了好几年,未必极得上有天赋的拿书看个三个月所得到的启发,后者的思维更不受束缚,更活跃,这是一个考校思维和算法的领域,需要天生敏锐和嗅觉的猎犬。
天行社核心团队是要找到那些哪怕不懂得相关知识,但却可以快速学习,并且用之能战的这类人才。
纵观it领域,真正是一个卓越的大神,能够让一百个平庸者坐星际火箭都比不上。这些人都是推动着这个世界改变的上帝奇点之一。
同样,21岁的芬兰大学生李纳斯托瓦兹,在学生宿舍里写了一个操作系统的内核linux,然后公布于众,吸引了成千上万程序员为之增补,修改传播。这种利用个人时间及器材创造出了这套当今全球最流行的操作系统内核之一,使自由软件从产业思想运动演变成为市场商业运动,从此改变了软件产业,乃至it产业面貌的行为,如何惹得起?
除此之外,一人之力迫使ibm改变pc战略的斯蒂芬沃兹尼克。ips架构芯片,国芯三号则可以是通用cpu芯片,只要能够出成果,那么前期的科研失败,浪费的研究经费,一点不是问题。这正是陈越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最需要解决的一件事。
甚至只要寻找到方向和捷径,他也有那么在造芯路上的一线可能,为了这种可能,把发现捷径的人给吞下,转化为自己的成果,也不是不可能。那么宣传什么芯片,都不是问题。
“dsp芯片可能走不通了,落后了,暂时不发展了”,然而“我们在其他类型的芯片成功了”,就会迅速把前一个窟窿给填掉,他能得到一个货真价实的东西,这回是切切实实的,可以拿到的东西。
这大概就是陈越现在关注天行社的原因。
也是程燃觉得国芯事件目前最好的处理方式,能够从高处平稳落地消减这个风波的一个前置条件。
那就是不能任由得陈越继续把嵌入式dsp芯片这个牛吹下去,因为吹得越大,跌落得越狠,雪崩砸下的效应就更大。因为他的气球不难戳破,陈越后世大概也是没有办法,不得不把嵌入式dsp这个牛给吹下去,所以导致买芯片,雇民工,磨字这种做法。
因为匪夷所思,因为太过离奇,所以这事影响力出来的震惊程度可想而知,国家芯片项目扶持全面叫停,所有项目全线断奶。
戳破造假不难。难的是如何把这种雪崩影响力平稳托住落地。
要落地,就要把dsp这个窟窿给转移了,不能继续再往高处走。
让他看到天行社的存在,看到天行社在做什么,然后,他没法走原来路子,只能把这枚果子吞下去,自己宣布转移阵地。
那就不是造假的雪崩问题了,就是学术侵占项目竞争的问题了。
定义也就不同了。
把他拖到自己的阵地上。
然后再打死他。
程燃对聂川道,“告诉老三……启动面壁计划。”
都市推荐阅读 More+